第三百五十四章 夜濃(1 / 2)

殿外飛雪簌簌,殿內卻是溫暖如春。大阮行宮裏已然籠了炭盆,此刻殿腳檀香嫋嫋的煙氣繚繚繞繞,到似是熏然的南風初起,讓人漸漸有了醉意。

阿西翻了個身,與父親四目相對。見父親眼中一片殷切期望之意,方才又連著被罵了兩次,神情終於漸漸鄭重起來。他認真點著頭,一字一句咀嚼父親話中的道理,開始閉著眼睛認真思索往後的路子。

鼓漏更殘,溫煦的夜間檀香的氣息更加濃鬱。一路車馬勞頓的乏力泛上心頭,聽得多寶閣間銅製沙漏疏落之聲,阿西漸漸有了睡意。

阿裏木閉眼假寐,聽得阿西輕微的鼾聲漸起,便悄然扯過一旁的真紫色麒麟紋瑞雲錦被,愛惜地替兒子覆在身上。複又就著窗外朦朧的月光細細端詳著兒子耐看的眉眼,無聲呼喚了一聲亡妻的小字,兩行清淚便漸漸從指縫間滑落。

十月初十,依舊是漫天的飛雪中,仁壽皇帝一行終於迎來了波斯君臣數人。

為示自己對這次結盟的重視,仁壽皇帝領著一眾群臣親迎到十裏長亭。綿延幾公裏的紅氈鋪地,兩側全是銀盔銀甲的禁軍列隊相迎,給予了阿裏木父子極為難得的殊榮。

明黃灑金的華蓋高高舉起,一片銀裝素裹之中顯得格外莊嚴輝煌,上頭繪繡著龍鳳呈祥的吉祥紋樣,又若蒼龍與吉鳳在雲間翱翔,氣勢恢弘至極。

華蓋之下便是仁壽皇帝的禦駕,他力邀阿裏木同輦而行,與他手挽手坐上轎輦,兩國君主一路上侃侃而談,大有相見恨晚之勢。

何子岑依舊騎著馬與阿西並肩而行,他佯裝無意地四顧,未能在前來迎候的人群中發現何子岱的身影,不由暗自詫異,麵上卻依舊含笑如初,與阿西有說有笑地進城去。

禮部安排波斯君臣一行數人先在鴻臚寺館下榻,待他們洗去一路風塵,緊接著便是仁壽皇帝晚間在鴻臚寺館舉行的盛大歡迎宴會,京中三品以上官員倶在出席之列。

陶超然此前早已經結束了西洋之行,他重新回到大阮之後曾經覲見過仁壽皇帝,獻上了幾份從西洋得來的火銃圖,深得仁壽皇帝讚賞。

此時宴餘,除卻他們夫婦二人,連陶春晚與陶雨濃亦一並在受邀之列,禮部早早便派人了前去迎接。而陶灼華做為陶超然的至親,也是此次促成兩國和談的重要人物,自然隨在仁壽皇帝等人的隊伍中一並前往鴻臚寺館。

謝貴妃此次無緣盛會,一則因為宣平候府的嫌疑還未洗脫,再則便是因為她與陶家“八字不和”,跟陶灼華的矛盾闔宮盡知,仁壽皇帝生怕好好的宴飲不歡而散,便選擇了由德妃娘娘陪在自己身邊。

陶灼華依然是素日愛穿的玉簪白雲錦掐腰束袖宮裙,隻在九幅湘裙的裙擺上以金色絲線刺繡了大朵的菡萏,臂上挽了深諸色帶流蘇的披帛,行走間恍若暗香浮動,宛然是六月裏一片新蓮初綻的盛境,喚起何子岑幾多從前的回憶。

她與陶春晚兩個坐在一起,盡管保持著端漱的樣子,見陶春晚的目光總是與阿西不時碰撞,不由得輕笑出聲。陶灼華悄然覆在陶春晚的耳畔說道:“果然是絕美的少年郎,不辜負我表姐這番相思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