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自盡(1 / 2)

年少的君主一直忍辱負重,想要守得雲開見月明。

想起去得不明不白的先帝,還有在朝堂上飛揚跋扈的瑞安,董大人渾身熱血沸騰。他忙不迭地還禮,慷慨說道:“陛下放心,老臣誓為陛下肝腦塗地。”

君臣商議已定,李隆壽並未多留,略坐了片刻便攜了蘇梓琴回宮。

青龍與蘇梓琴這邊的結果同時傳遞給陶灼華,見一切都如原計劃順利進行,陶灼華滿麵春風去了趟善水居,請雲掌櫃將大裕境風萬事具備的準信兒遞給阿裏木與陶超然。

離著四月已然不遠,餘下來的日子裏,陶灼華便是與黃氏等人各自安心地等待來自遠方的好消息。何子岑亦遞了話來,青風與明月已然在易水畔畔守株待兔,阻住胡裏亥的逃亡之路。

陶灼華瀲灩而笑,那傾世獨立的姿容引得何子岑無限流連。他立在陶灼華的身畔,故意輕輕說道:“灼華郡主好似每一次都能未雨綢繆,將敵人算計得滴水不漏?難不成你會未卜先知麼?”

未卜先知四個字令陶灼華心上重重一跳,她揚起一雙明眸璀璨,偏著頭往何子岑臉上望去。皎若初雪的少年逆光而立,渾身都沐著暖陽,顯得高大而挺拔,唯有一雙星眸深邃似潭,投下疏落的波影。

四月初的大朝會上,李隆壽與往日一般,玉帶蟒袍坐在金鑾殿上,神色中卻帶著些許的不耐煩。他輕輕側身望去,便能瞧見身後的珠簾,那裏頭瑞安長公主一身真紫繁繡丹鳳朝陽的宮袍,正頤氣指使地對著一眾朝臣指手畫腳。

新任的禮部尚書黃懷禮遞了道想在與大阮邊境設通商口岸的折子,躬身上奏道:“這兩年來兩國互通有無,雖然商業發達,卻始終局限在民間。依臣之見,不若設立正式的邊貿集市,開兩處通商口岸邊,收取一部分賦稅。如此以來既能促進南北互通,也能減輕財政負擔。”

戶部始終由瑞安的人把持,聽得黃懷禮影射朝廷入不敷出,薛尚書早耐不出,出口反駁道:“如今朝中雖然艱難,隻是因為前些年連年征戰。如今風調雨順,去歲頗有盈餘,雖不敢說國庫充盈,卻比從前好著許多。”

瑞安不想與大阮有太多交集,因此心裏並不讚同黃懷禮的提議。國庫空虛的確不錯,她的芙蓉洲裏卻不缺銀錢。胡裏亥歲歲進貢,擺著現成的金銀礦,自然瞧不上多征那幾兩賦稅,還要不時同大阮的官員打交道。

兩者相較,瑞安明顯地偏袒薛尚書,她淡淡說道:“黃大人該把主要精力放在端午祭祀這樣的大事上頭。至於方才提到的開設通商口岸,也未必不可行,便由薛尚書那裏派人去實地考查一下,此事容後再議。”

李隆壽喚了聲:“姑姑”,遲疑著說道:“朕以為黃大人的話有些道理,不若兩位尚書同時派人考察,到時候各抒己見,叫大臣們都聽聽於咱們是否可行。”

公然反駁瑞安的提議,這在李隆壽到是頭一次,瑞安根本不將他放在眼中,將手一揮道:“五月節將近,黃大人那邊分身乏術,此事便就揭過,還有什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