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贗書(2 / 2)

德妃拉著她的衣袖,將兩樣東西往她手心裏一放,輕輕歎道:“這是本宮年輕時候戴過的東西,可惜現如今早過了如花的年紀。你們若是戴戴,也強如叫它們壓箱子底,也好叫本宮多些回憶。”

何子嵐這才小心翼翼地收過來遞給小環,錦綾已然捧來隻黃花梨填漆的小匣,與她一起將首飾裝在裏頭。

三個女孩兒一同向德妃娘娘告辭,走出長寧宮外,因葉蓁蓁並不與二人同路,便在宮門中分手,陶灼華與何子嵐並肩走在婆娑的樹蔭下,一時寂寂無語。

想著收在袖間的荷包,陶灼華便輕輕立住了腳步,拿出來遞到何子嵐麵前:“往常有心結交,灼華又自知身份尷尬,不大願意常在宮內走動。今日幸得德妃娘娘相邀,才算真正識得了六公主,這個荷包是灼華自己繡的,請六公主收下。”

何子嵐輕撫著梅青色荷包上頭細膩工整的重瓣梔子花,輕輕讚歎道:“郡主好精湛的繡功,子嵐萬不能及。”大約覺得並不是什麼貴重東西,何子嵐便不再推脫,而是淺淺笑道:“子嵐卻之不恭,改日替郡主繡方絲帕做為回禮吧。”

兩個女孩子走至河堤下,各分了西東。陶灼華又凝視了何子嵐的背影好一會兒,才緩緩抬起腳步。

觸動前番探尋過的何子嵐外公家的舊案,又想著如今仁壽皇帝不經意裏流露出來對何子嵐的關愛,陶灼華心念一閃,不曉得仁壽皇帝是否要翻卻舊案。

遍尋前世的記憶,卻沒記得仁壽皇帝曾為什麼人平反。陶灼華滿心疑惑,隻將注意力多多放在了何子嵐身上。

連著幾場雷雨,湖心島四周的荷葉愈發濃碧。陶灼華與茯苓乘了一葉扁舟,抱著個瓷罐收集荷葉上的雨水烹茶。娟娘支起了爐子,將新得的碧螺春洗過,熱氣氤氳之下,茶香便盈滿了水榭。

主仆幾個坐在湖心亭裏,聽著外頭淅淅瀝瀝的雨聲,吹著湖上清風別有意境。

忍冬遠望著湖心亭間一片靜謐和諧的場麵,暗自摸了摸袖間的信,卻又隻得撐著把絹紗薄傘,目無表情地沿著竹橋走上前來。

隻說是她收斂了性情,不再與那個高嬤嬤往來,今次瑞安許是怕她為難,到不走往常的路子,直接將書信遞到了大阮,經由鴻臚寺的手中轉給陶灼華。

瑞安的來信隻有寥寥幾句,卻瞧得出是寫在極度惱怒之下,字字力透紙背。

她告誡陶灼華莫要一意孤行,而是多想想被她扣在手中的陶家人。隨著這封書信寄來的,還有蘇世賢仿著陶超然字跡的家書,寫得極為淒慘。

這封假信中,陶超然字字哀絕,悲述他與妻子兒女都在瑞安手中,苦求陶灼華不要忤逆瑞安。

如果您覺得《灼華年》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0/104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