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她叔父的大壽,咱們看著嘉柔郡主的麵子,也該隨一份禮物。”陶灼華並不記得前世裏葉蓁蓁的叔父大操大辦過生辰,今次謝貴妃收了何子岩為義子,葉家卻一直蠢蠢欲動,到似是失了當家人,再也難沉住氣的症候。
聽葉蓁蓁的話,大約是想與謝貴妃抽刀斷水,不願意再回宮內。奈何賊船早上,哪裏是她想下便能下來。
陶灼華自然記得前世裏便是謝貴妃將何子岩與葉蓁蓁湊在了一處,兩人成婚之後不久,葉蓁蓁便隨著何子岩遠走蜀地就藩,陶灼華還傷心了許久。
後來葉蓁蓁隨著何子岩回來為仁壽皇帝祝壽,陶灼華親迎她至十裏長亭,葉秦蓁看上去美貌如昔,與何子岩也好似伉儷情深。不曾想一眨眼的功夫,她便求了當時還未失勢的謝貴妃,將她依舊留在了宮內。
仁壽皇帝壽辰之後,何子岩苦求無果,獨自一人踏上了返程之路。
前世的好姐妹身上處處都是迷,陶灼華卻曾對她深信不疑。如今,懷疑的種子一旦播下,前世的種種記憶便被喚起。
陶灼華琢磨著菖蒲話間透露的意思,對葉蓁蓁的心思猜了個七七八八,打量著葉家根本無法相護,她難以翻越謝貴妃的五十山,便依舊水光瀲灩笑道:“到了正日子,葉府門前一定車水馬龍,咱們這些小人物便不去湊那個熱鬧,明日送蓁蓁回府,托她將禮物送上便是。”
娟娘答應著,便下去挑選了尊和田玉的壽星,盛在紅木填漆的盒子裏,拿過來給陶灼華過目。記得這尊壽星像是當日從瑞安長公主府裏順手牽走,陶灼華到瞧得撲哧一笑,望著娟娘道:“娟姨,您也學會了借花鮮佛。”
茯苓、菖蒲幾個都守在房裏,對這尊壽星像印象深刻,便是忍冬都橫了一眼,認出了這本是疊翠院中的東西,偷偷撇了撇嘴。
謝貴妃在宮裏自有眼線,打探得自德妃娘娘掌了內務府,對陶灼華多有照拂,兩人走動更為頻繁,今次竟留了她在宮中用膳,越發氣不打一處來。
葉蓁蓁已然收拾好了行李,打算此次離宮之後便不再回來,瞧著謝貴妃眉間不虞,依然耐著性子柔聲勸道:“娘娘為個敵國質子生氣,沒得氣壞自己的身子,待蓁蓁去泡壺花茶,再彈首曲子為娘娘解悶。”
自然曉得葉蓁蓁是打從青蓮宮回來,謝貴妃有些猜不透這小女孩兒的心思,卻不與她說破,隻疼惜地撫摸著葉蓁蓁的鬢發,心間依舊不曾放棄打著自己的算盤,她柔柔笑道:“幸好有你在本宮身旁陪伴,解了本宮許多的煩憂。蓁蓁,你的終身大事本宮一定會好生替你謀劃,不然怎能叫你早逝的娘親安心。”
如果您覺得《灼華年》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0/104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