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初平三年,十二月二十日,醜初時分,孝獻皇帝的盛大葬禮緩緩拉開了帷幕。
莊嚴肅穆、宏偉瑰麗的南宮德陽殿前,以大司馬呂布、司徒賈詡-這是文和兄的新職位,司空種拂、太尉皇甫嵩四人為首,文武百官皆身穿白衣,文武百官皆穿白單衣,頭戴白頭巾,布衣麻鞋,渾身縞素,靜靜地屹立在德陽殿前,等待殿門開啟的那一刻,入殿瞻仰遺容。
侍中、中黃門做為天子近臣手持兵器,虎賁、羽林、郎中各官署都嚴密執勤保衛,皇宮各官府各自警戒,北軍五校尉環繞皇宮屯兵把守,黃門令、尚書、禦史、謁者(掌賓讚受事)等官吏晝夜巡行各屯兵之處。這一切都是按照本朝的規製,一絲不苟地逐次進行的。
“吉時到!百官入德陽殿,瞻仰孝獻皇帝遺容!”醜正時分,殿中侍禦史洪亮的嗓門兒終於響起來了。文武百官立刻整肅衣冠,在大司馬和三公的帶領下,按照班次,緩緩進入莊嚴肅穆的德陽殿。今日的德陽殿,裏裏外外一片縞素,所有人都摒住了呼吸,注視著靈柩。
“開棺,百官瞻仰孝獻皇帝遺容!皇太子哭拜!”隨著侍禦史的大嗓門兒,大司馬呂布和三公率領百官俯身對著孝獻皇帝的靈柩恭恭敬敬行了大禮,這才緩緩起身,等待開棺的那一刻。太後唐姬懷抱著世子劉熙,劉娥抱著公主劉明,靜靜地站在一旁,等待著最後時刻。
終於,吱呀一聲兒,孝獻皇帝的靈柩緩緩打開了,孝獻皇帝的遺體終於出現在眾人眼前了。他身穿金縷玉衣,口含一刻鴿子蛋大小的寶珠,躺在琳琅滿目的珠寶玉器和黃色的錦繡絲綿之間。孝獻皇帝的臉上帶著微笑,靜靜地躺在那裏,就好像睡著了一般,栩栩如生。
“皇太子哭拜!”殿中侍禦史大聲喊道。可是,劉熙卻沒有一絲兒戚容,他睜大了一雙點漆一般的雙眼,好奇地望著靈柩之中的孝獻皇帝,嘴裏吱吱呀呀地叫著,手舞足蹈。“皇太子哭拜!”殿中侍禦史的聲音再次響起來了。無奈之下,唐姬隻得一狠心,掐了劉熙一把。
“嗚……”劉熙一張嘴,終於哭出來了。他的兩隻小手兒在空中揮舞著,似乎要去打靈柩中的孝獻皇帝。唐姬一邊兒心疼得用手撫摸著他,一邊兒順勢兒拜了下去。廷議的結果兒她是清楚的,嗣皇帝繼統兼繼嗣,一枝兒雙祧,隻要過了這一關,劉熙就是大漢天子了。
另一邊兒,小公主劉明兩隻眼睛緊盯著靈柩之中孝獻皇帝的屍身,滿臉都是疑惑。“孝獻皇帝一個人躺在那裏,好可憐呀!我要去給他蓋上一床被子!”在空曠的大殿之中,劉明稚嫩的聲音顯得格外清脆。劉娥在宮中久矣,見過先帝的葬禮,自然知道有臨別穿衣一說。
“公主,請稍後,等候守宮令兼東園匠遞上絲綿。”劉娥滿臉慈愛,輕輕地撫摸著劉明的額頭。孝懷皇帝的這一對兒遺腹子中,劉明顯得冰雪聰明,比起還不會說話的劉熙,就好似鳳凰比之烏鴉。唉!據說說話晚的孩子都聰明,可是我們的小公主劉明,現在就很聰明!
太後唐姬接過女官遞過來的盥洗用具,虛扶一扶,這就等於為孝獻皇帝沐浴了。這時,守宮令兼東園匠率領著女執事拿來黃色的絲錦、赤黃色的絲織品緩緩上前。“我來做!”小公主劉明在劉娥的懷中伸出雙手,在守宮令和女執事的幫助下,逐次蓋在了孝獻皇帝的身上。
“禮成!百官瞻仰孝獻皇帝遺體!”殿中侍禦史的聲音又響起來了。以大司馬呂布和三公為首,百官依照班次緩緩向前,一一瞻仰孝獻皇帝的遺容。經過小公主劉明身前之時,白發蒼蒼的司空種拂雙眼含淚,重重地施了一個大禮,然後,他抬起頭來,搖搖頭去了。太尉皇甫嵩的眼眶之間似乎也濕潤了,他右拳當胸,莊嚴地行了一個軍禮,肅立片刻,隨之去了。
一刻鍾之後,百官瞻仰完畢。“禮成!發出竹符!百官哭臨!”隨著殿中侍禦史的一聲大吼,整個德陽殿內,立刻就哭聲大起了。天子駕崩,百官哭喪之時,為了表示自己的哀痛,百官都要醞釀情緒,片刻之後,一聲長號,驚天動地。若是當時昏厥過去,更是好上加好。
所謂的竹符,就是竹製的信符,由大漢的京師洛陽城發出,通告天下四百郡國、諸侯王天子大喪的消息。竹符所到之地,各地立刻舉哀,哀悼天子驟然崩逝。百官撕心裂肺的哭號之後,東園匠、考工令緩步上前,手持芴板,上奏各種陪葬的東園明器名單。棺桲裏外皆漆為赤色,畫上紋飾以及日、月、鳥、龜、龍、虎、並列的美玉等、,一切按照禮儀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