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天方夜譚 04
若把我和武寧一年多來的工資旅差費算在內,再加上項目以細亞公司的名義,半義工性質的招來的二十來個大學生的“工資”,那又去掉了二十來萬!
二十來個大學生,每月雖然隻拿六百來元的工資!可加上每天免費的三頓飯(六元左右!),那待遇卻是比那些大公司誘惑大學生些零工資上崗強的。可天之驕子些,上崗的地方,畢竟是在遠離城市的秋水村,你就隻能用半義工加引號的工資,來褒揚他們為建設新農村奉獻青春的理想主義吧。
在確定如何半義工些的待遇時,我和武寧倒真像倆個惟利是圖的小老板,又像兩個活雷鋒。費盡心思地打著一分錢掰著兩半用的鬼主意,內心卻在忍受著工資是不是開得太低了的良心譴責!特別是聽到大學生些私下抱怨工作了,掙的錢還趕不上讀書時啃老時,那譴責簡直就成了煎熬!直至一天,我從一篇有關中國女足的報道上,讀到舉世聞名的鏗鏘玫瑰些,月薪最高的才一千五百來元的,最少的,則是1後麵隻加倆0,也就100塊!我和武寧內心才安穩了些。
鏗鏘玫瑰些為偉大祖國爭了多大的光呢?而且,就算以後女足成了賺錢行業,現在的這些玫瑰也早成老太婆,根本享受不到未來女足的一杯羹。我和武寧招的半義工些,將來,卻是可以享受對秋水村新農村建設成功的分紅的!
按武寧的文化扶貧總設想,旅遊興村,隻是萬裏長征走出了第一步。 把能讓農村重新充滿原動力的東西尋找回來,才是他文化扶貧奇思妙想裏的精髓!
什麼是能讓農村重新充滿原動力的東西呢?
一是人才,二是樹!
武寧的構想裏,人才不是那光有文憑的人才,樹也不是那些十年不長一兜,隻堅強挺立,經濟價值卻不高的鬆啊,杉啊的!
武寧文化扶貧的“理論”,三農問題之所以嚴重,最關鍵的,是農村文化已失去了幾千年來的尊嚴,失去了自我發展的原動力。農村自己好像已無法養活自己,而這一切的關鍵所在,又是因為農村和城市進行交換的主要東西,也就是糧食的價值,變得越來越低!若農村能把那些荒地,再騰出點種糧食的地,種植經濟價值極高的樹種,種果樹,種紅木,情況就會大有改觀。——尤其是紅木!按武寧的算法,一棵紅木樹的價值要抵幾十上百棵鬆杉。可問題是,現今國家的林業政策,農民自己種的樹也時不能隨便砍的,而且樹種下去,也不是像莊稼樣,今年,明年後年就能賣錢的——就算準你賣!
一般樹木的成材期,得等十幾二十年,紅木得等三四十年!為了讓種樹的農民能在紅木成材之前,在國家的林業政策允許自由砍伐自己種的樹木之前,就能享受到紅木的價值,懂電腦,有經濟頭腦和市場操作能力的人才,知識寬泛而人數眾多的人才就必需了。
第十一章 天方夜譚 05
武寧設想,在紅木成材和國家林業砍伐政策改變之前,就讓人才些通過網絡,把紅木的價格炒起來。
也就是,提前讓紅木在網絡上進入流通——據說國外的林業公司擁有的自有林,從種下的那一天起,就可以進入股市的。林業公司的林業股票上市後,股民們根據所種樹種每方木料的市場價,和樹木的生長率來評價手中股票的價值,年輪的概念誰不知道呢?樹木每年長出了多少“木材”,隨便拿了尺子量量樹比去年又粗了多少,就一清二楚。增加的木材量乘上木材的市場價,股票,也就是那樹又該增值多少,也就算了出來!
這種做法,完全可用於紅木的網上炒作!
而且,還別說上市,隻要紅木在網絡上,如炒君子蘭,炒房的炒了起來,農民手中不就有錢了?
一斤糧食賣得了多少錢呢?而武寧的目標若實現了 ,一棵紅木簡直就會是農民的一頭牛,伊犁呀,蒙牛呀的那種奶牛,吐款機樣的奶牛!誰種了紅木,每年就都可以給誰吐錢!紅木的年輪每增加一圈,就吐一次錢!農民手中有錢了,農村還怕發展不起來,消費還怕帶動不起來?
武寧就是如此這般,像個得意的老師,振振有辭向我介紹文化扶貧裏,紅木農村複興“戰役計劃”的。我給轉到了雲裏霧裏的附和:嗯嗯,我聽我爸說過,有一陣子,一缽君子蘭給炒到了幾十萬元的。一棵紅木真給炒到幾萬錢一棵,秋水村的村民不全成百萬富翁,億萬富翁了?
虛幻著那些還得等招來的半義工大學生帶頭,真種成了,才會有產生出來的無限價值,我完全沉醉在了武寧的描述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