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官西火氏”,主察長庚星即太白星,亦即現代天文學所說的金星,太陽係九大行星之一,黎明現於東方,古稱太白星,傍晚現於西方,古稱長庚星。觀察太陽的岀入變化,可定金星的位置。“中官中火氏”,主察天上中宮主要星座天極星,即北鬥七星,以鬥柄所指,來確定毎年十二個月的月名,劃分季節,指導農事。至堯舜時期,這種工作,成為天子的專職之一,《尚書·舜典》“正月上日,受終於文祖,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炎帝薑榆罔【薑哀曾孫,公元前2767年閼逢攝提格(甲寅)至公元前2713年著雍涒灘(戊申)在位五十五年,其中公元前2722年屠雍大淵獻(己亥)至公元前2713年著雍涒灘(戊申)為黃帝軒轅攝政之十年。薑哀生薑裏,薑裏生薑節莖,節莖生薑克與薑戲,薑克生榆罔。】
“阪泉之戰”要比“涿鹿之戰”早。《史記·五帝本紀》“軒轅之時,神農氏【按:應為末代炎帝薑榆罔】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按:‘百姓’一詞,在秦朝以前的古文獻中,特指有封地爵位、有姓氏的貴族;秦朝漢朝以後所說的‘百姓’,方是現代漢語意義一樣的‘百姓’】,而神農氏【按:應為炎帝榆罔】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幹戈,以征不享【按:時黃帝方十來歲】,諸侯鹹未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沒有誰】能伐。炎帝欲侵淩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兿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虎【五臣名】,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誌。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炎帝榆罔】,是為黃帝。”
公元前2713年著雍涒灘(戊申),黃帝時年22歲,在“阪泉之戰”中打敗末代炎帝薑榆罔,登上了天子寶位,建都涿鹿【在今河北省涿鹿縣城東南八十裏礬山鎮西部黃帝故城。阪泉在今河北省涿鹿縣城東一裏,亦名黃帝泉】。而此時的蚩尤“九黎國”,正活躍於中原【今河南省】,極力擴張勢力,爭奪帝位。《龍魚河圖》“黃帝攝政【公元前2722年屠雍大淵獻(己亥)至公元前2713年著雍涒灘(戊申)為黃帝軒轅攝政時期,即11至22歲階段】,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仗,使刀戟大弓弩,威鎮天下,詐殺無道。萬民欽命黃帝行天子事。黃帝以仁義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長歎。天遣玄女,下授黃帝以兵符。伏蚩尤後,天下複擾亂,黃帝遂畫蚩尤形像以威。天下鹹謂蚩尤不死,八方皆為殄滅。”“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雲雲,均為藝術性誇張,極言其暴戾,凶獷不服,以致蚩尤戰死後,黃帝還要在自己臉上畫上蚩尤臉譜,來威嚇八方諸侯,足見蚩尤在當時的威懾力!近代有人以為蚩尤“銅頭鐵額”是外星人,“涿鹿之戰”是地球人與外星人之戰,那就遠遠超出了尋宗問祖的範疇。本文一筆帶過,不卷入。
後來,炎帝族從陝西中部沿渭水流域經黃河向東發展,碰到九黎族,戰敗而返;黃帝族從陝西北部的黃河上遊經太行山向東到達河北的懷來縣一帶,同樣為九黎族所阻,炎黃兩族聯合起來,才把九黎族打敗,占據了中原地區。作為山東、河北、河南三省接界處一個氏族首領的蚩尤,敗死以後就葬在了他的屬地。根據魏人王象、繆襲等所編撰專門記載先代塚墓之處的《皇覽》,“蚩尤塚在東平郡壽張縣闞鄉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