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程序(1 / 2)

藺雨晨接著說“泰國政府於1968年建立了世界上僅有的一所馴象學校。小象在這裏經過5年訓練,象的主人即可為它拿到畢業文憑,這頭小象也就取得了被分配到全國30多個林業站去工作的資格。凡是勞動期滿25年的象,能享受’退休’待遇。

南斯拉夫的彼裏茲連城有一所金絲鳥學校。播放歌曲給金絲鳥聽,讓它們學唱。對於勤奮好學的’學生’,以喂好吃的食物來作為’獎勵’。歐亞許多地方的金絲鳥都在這裏進行訓練。

美國南部,有一所專門馴養青蛙的學校,訓練的項目有跳高、跳遠、舉重、單杠等。畢業時,它們的表演十分出色。

紐約警方訓練一批海豹,能夠從深海處確定手槍的位置,並將它帶回水麵。海豹不僅能使落水者脫離繩索的束縛,還能將他們拖出水麵,以便人們實施救援。

其實,牲畜和家禽也是經過人們的訓練,由野生變為家養的。這種由訓練所養成的習慣,改變了他們的種類。

蓄奴蟻專幹掠奪別的螞蟻來做自己奴隸的勾當。當偵察發現別的蟻巢後,就衝進去殺死守衛的兵蟻,然後從腹部分泌出一種信息激素,大隊蓄奴蟻便蜂擁而來,專門搶劫蟻蛹,叼上一個就往回跑。當這些被掠來的蛹孵化成蟻後,不認得回去的路,隻能給蓄奴蟻當奴隸了。這些可憐的螞蟻奴隸專門從事搬運食物、建築倉庫、修巢鋪路、挖掘地道等等工作,還有的則在育兒室裏當’保姆’,為主人飼養小蓄奴蟻或孵化劫掠來的普通蟻蛹。這些螞蟻奴隸從不反抗,忍辱負重地幹活,直至死亡。可見,動物對動物也是可以進行訓練的。

對個人的習慣訓練可以說是貫穿生命始終的。從進食、行走、語言、文化知識、職業技能到綜合素質,都是訓練的結果。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接受訓練和自我訓練。不斷訓練,構建習慣是畢生的任務。

其實,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自覺不自覺,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接受訓練。入校學習是接受習慣訓練,專業訓練是接受習慣訓練,參加培訓是接受習慣訓練,社會活動是習慣訓練,參加會議是習慣訓練,讀書、看電視、娛樂活動、抽煙、喝酒、調情、侃大山、閉門獨處等等,都是在接受訓練。愛好、嗜好也都是習慣訓練的結果。

習慣訓練是艱難的。這是因為要構建一個好的習慣就要重複地做簡單的事情,這是很枯燥的。重複地做需要較長的時間,要堅持,不放棄,這是很難的。同時,構建一個好的習慣就要改變舊的習慣或者拒絕不良習慣的訓練,而舊習慣是頑固的,不良習慣的誘惑力是巨大的,所以改變和拒絕更是艱難的。吸煙無論如何不是好習慣,我早就有戒煙的想法,多次成功戒煙,遺憾的是都一次次地前功盡棄了。

成語’一鼓作氣’,原文在《左傳?莊公十年》是這樣說的:’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是講作戰,訓練培養習慣最難的是克服’衰’和’竭’的障礙。前天激情澎湃,決心訓練一種好的習慣。昨天,熱度下降了,勁頭不足了。今天,淡漠了,灰心了,忘卻了,放棄了。這種情況是經常可以遇到的。

良好的軍人姿態和和軍人的一日生活習慣更是訓練的結果。新兵入伍,首先要接受三個月的訓練

養成好習慣是困難的,甚至是痛苦的,因為養成好習慣需要律己。有副楹聯說:"從無外賊須防我,曆盡艱險好做人"。克己律己的人,才會有好的習慣,會受到公眾的注意與讚許,會做人,別人喜歡你,願意和你合作,會有更好的口碑,因而有更多的機會。

無數名人與成功人士,都經過了重複構建習慣的艱苦磨練。

書法藝術實際上是一種習慣性的訓練結果。古今名家無一不是經過艱苦磨練才達到了高深的境界。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契而不舍地刻苦練習,終於使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峰,被人們譽為 "書聖"。王羲之練習書法,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 "墨池"。現在紹興蘭亭、浙江永嘉西穀山、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墨池"的名勝。’入木三分’,其實是習慣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