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 2)

一九四四年八月初,一天臨近中午時分,嶺方縣武陵鄉上空烏雲密布,看樣子暴風雨即將來臨。

村外一個漂亮青年女子挑著一副擔子向村子裏走去,這個青年女子叫丁玉英。當她走近一座新房屋門前時,一個約十三、四歲的女孩從大門裏跑出來直向她奔過來說:姐姐,爸爸叫你快點到廳堂去。

丁玉英問道:你知道有什麼事嗎?

妹妹說,聽媽媽說家裏來了個媒婆,爸爸叫你過去見個麵。

丁玉英進大門後放下擔子,到自己的閨房用毛巾擦了擦臉麵才走進廳堂。

剛跨過廳堂門檻,丁父就對她說,過來和姑姑見見麵。

丁玉英走到那中年女人麵前,輕聲地說:姑姑好。

丁父指著女兒對那中年女人說,她就是我的大女兒,今年已過了二十歲了,你和她說說吧。

中年女人站起來認真端詳一會,連誇丁玉英年青漂亮。然後便說要給她介紹一個對象,是鄰村姓陳的富裕家庭子弟,身材、相貌與丁玉英很是般配,人也誠實能幹。

她問道:大妹子,你是否嫁願意嫁給這個青年男子?

丁玉英滿臉通紅卻一言不發。

丁父則大咧咧地說,這家人的情況我也聽說過,這事就這樣定了,妹子,拜托你了。

丁玉英生長在當地中等收入偏低的農戶家庭,高小畢業後因當地封建習俗,不能繼續學業,遂輟學回家隨父務農。

丁父是一個僅讀二年私塾的農民,有一些靈性,操弄農活比較內行,平時也能修理一些農具,或做些修蓋房屋的工匠活。秋冬農閑季節丁父則常幫縣城一些富商到雲南販運煙土。抗戰勝利前一年的年初,一次偶然機會,雲南供貨方錯發多出幾包煙土,丁父將這幾包煙土變賣攢了一大筆錢,於是回村置買田地,建新房,成為當地周圍幾個村莊較為富裕的大戶。解放後丁父被劃為地主成份,五十年代末期在一場大洪水中溺亡。

丁玉英長到十八歲時,身高已達1.6米以上,體態豐滿、結實、漂亮,是當地略有名氣的美女。青年丁玉英雖然隻有高小文化,但其目睹親舅父從軍校畢業官至團長,光宗耀祖,極為羨慕與崇拜。而舅父對這個好學的外甥女也甚為疼愛,從小就教她讀書識字,到她讀高小時也講些革命道理,講述孫中山領導同盟會推翻清朝建立中華民國的簡史,令她對舅父甚為敬佩和崇拜。後來聽說舅父在昆侖關戰役與日寇作戰時陣亡,她當著母親的麵嚎啕大哭,傷心不已。由於受舅父長期的教育與熏陶,少年時代她已經知道了孫中山的偉名,一心向往多讀書,更是向往新生活,無奈家境困難加上傳統的封建習俗,隻能輟學回鄉務農,直拖到二十歲時還未成婚,在那年代已被視為嫁不出去的“老姑娘”,被人瞧不起。一九四四年八月初,經媒人介紹撮合,父母作主將其許配給附近陳村青年陳家賢,丁玉英無奈,隻好麵對現實。陳家按當地習俗送去嫁妝,選定吉日九月六日農曆七月十九日舉辦婚宴。

一九四四年九月初,嶺方縣城傳來消息,日本軍隊即將攻入該縣,縣城裏人心惶惶,一些富人已收拾貴重財物逃難而去。消息傳到鄉下,眾親戚建議陳家更改婚宴日子,陳家認為風水先生選定的婚慶日期不能亂改,故未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