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九年二月中旬,立春過後的南方鄉村,蔚藍晴空,隻有稀少的白雲靜止不動。人們依然沉浸在春節餘慶的氛圍中。村中有一株大榕樹,樹冠圈起一塊大場地擋住了雖不熾熱的陽光,成為人們乘涼的好處所。孩子們在這裏耍鬧遊戲,婦女們湊在一起話家常和織衣納鞋,男人們除了閑聊的老年人,那些中、青年人則三五成群,或下象棋,或打樸克,但都要賭一賭小錢圖個熱鬧。
剛讀完初中二年級的李青,開春後跨進了成年人的門檻。幾天前父親告訴他,因為家境艱難,債務負擔越來越重,已經拿不出錢供他繼續讀下去,況且他已成年,身強力壯正當時,希望他棄學回家助父母一力耕種農田,李青答應了父親的要求。
一天上午十時左右,兩個一高一矮的男人,身高者約三十多歲,身矮者約二十多歲,都穿著淺灰色中山服裝,年長者上衣口袋插著一支鋼筆,看樣子象是縣政府的官員,兩人騎著自行車直奔到村公所。
這一天上午,與平常日子一樣,早上吃了粽子後,李青看看家裏沒什麼事,又回到自己的房子,坐在靠窗的桌子前看書。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忽然間有一個人影晃過窗前,他楞了一下又低頭看書。
這時窗外傳來一個男低音:五哥!村公所出事了,你快去看看。
李青一聽聲音知道是堂弟小六子,便故意裝不懂問道:是誰在外麵說瞎話呀?
小六子卟哧一聲笑著從窗口下麵站起來說,五哥是裝傻還是真的聽不出我的聲音啊?
李青將書一卷閃電般朝小六子的光頭敲去,也笑著說,我這本書可聽不出你的聲音,要敲一敲才能相識。說吧,怎麼回事?
小六子說,村長剛才到榕樹根那裏宣布說,縣裏有人到我們村裏來征兵,要青年人去報名。
李青問:征兵的人在哪裏?
小六子說:在村祠堂門前。
李青合上書本說,小六子,你先走,我隨後就到。
李青走出房門沿著一條小巷走出去,小巷口的牆壁上有一條白色字的標語,書寫著: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
走出小巷口右拐約一百多米就是族氏祠堂,村公所就設在裏麵。祠堂門外左則掛著一塊長牌匾,上麵鐫刻黑色新魏繁體字:嶺方縣高橋村公所。在牌匾下方一則擺放著一張桌子,有兩人坐在椅子上與站在桌子旁的幾個男青年正在說些什麼。
李青走上去擠到桌子前,矮個子征兵官對著李青問道:你叫什麼名字?今年多大了?讀過書嗎?想不想當兵?
李青回答說:我叫李青,青年的青。今年十八歲,讀過二年初中。因為家窮不能再讀書,想去當兵。
高個子征兵官做記錄,寫完李青的個人資料後,放下鋼筆,站起來雙手用力按在他的雙肩上連聲說,身體不錯,你被選上了,明天下午日落前到縣政府征兵接待處報到。
李青說:這麼快就要走?
那官員說:是的,當兵的,就要有這種風格!
第二天上午十時,李青辭別父母,隻帶隨身換洗的一套衣服,與同村另外三個堂兄弟在大榕樹根下會合。
今天的榕樹根下冷清清的,隻有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翁拄著拐杖站在那裏。李青帶著三個同伴一起去向老人鞠躬辭行,老人拉著李青的手緩慢地說出一句令人震撼的話:是我讓村裏的鄉親們不要來給你們送行,你們知道為什麼嗎?這一次我們村隻有你們四人去當兵,大家要是都來送你們四人上路,那就是讓你們去送“死”(四的諧音),鄉親不忍看著你們去送死,希望日後你們都能平安回來,上路去吧。
四人聽後,淒戚之情油然而起,大家默默無言踏上征途,徒步向縣城走去。高橋村離縣城約有三十裏,日落前他們趕到了縣政府征兵接待處。
當天晚餐之後,各村鎮應征新兵約有一百多人,接兵的軍官立即讓新兵們換穿桂係軍服,登上軍用卡車連夜出發,一路上還有很多人補充進來。
十多天後這批新兵被送到湖北省武漢市附近某地軍營。李青與同村三個堂兄弟被分到兩個團。李青無意中聽到軍官們的交談,才知道這次桂係軍隊緊急征兵,是為即將爆發的蔣桂戰爭擴充兵員。
一九二九年三月二十七日爆發蔣桂戰爭,李青參加了短暫幾天的戰鬥。桂軍於四月三日放棄武漢,敗逃鄂西。隨後各地桂軍屢遭敗績。六月,桂軍徹底失敗,蔣桂戰爭結束。同村三個堂兄弟打仗後失散相互無音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