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被滅,越國重建。
勾踐複國之後,重修越國,將吳國的降兵一一收為自己的軍隊,並且向越國的軍民一一安慰。
越國上下舉國歡慶了將近半個月。
半年後,範蠡請辭離去。勾踐十分不舍,多番請求他留下,卻被範蠡一句話擋回。
“君上,臣畢生之年能做的,隻有複國。如今國已複,而且越國人才輩出,臣是該退位讓賢了。況且,臣能和君上同受難已是臣的萬幸了。臣怎能要求更多呢?!”
一番話,簡直是說到勾踐的心坎兒裏去了。
隻能共患難,不能共享福。這就是勾踐!
範蠡是知曉這一切的,他更是知道,勾踐早已防備他功高震主,更是因西施一事對自己萬般責難。如今國已定,本已經晚了,若是再不離去,怕是,再也走不了了。
臨走前,範蠡曾一再去文種的相國府,一再相勸文種一起離去,也曾告訴了文種: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可是,直到範蠡背負著一切離開時,文種都不曾動搖過一次。
文種為越國盡心盡力,自是得到勾踐的讚賞。隻是,當越國開始強大起來的時候,文種死了。
一條白綾、一杯毒酒、一把匕首。
這便是文種死前的最後選擇。
“你當初給寡人出了7條對付吳國的策略,寡人隻用3條便打敗了吳國,剩下4條在你那裏,你,便用這4條去地下為寡人的先王去打敗吳國的先王吧!”
這便是勾踐在文種臨死前對文種說得話。
文種自殺了。
那個一世成名的文相,死了。
世人傳聞,文種吻劍自殺時,手裏緊緊拽著一方白色的絹子,上麵,隱隱約約,繡著一個“鈴”字。
文種的死,世人百感莫千,卻也終究怨這文種當初不願聽取範蠡的言語,才會落得如此下場,淪為百姓飯後餘料。
待文種的事情過時之時,眾人的目光,開始聚集到那遠走他鄉的範蠡身上,卻無人知曉,那清高一世的範蠡範將軍,竟是去了何處……
而就在同一時刻,商道上半路殺出了個程咬金。一個素衣男子,一個月之內,憑借著一個銀質鈴鐺響名於眾家。
世人白白猜測,此人是誰。更有人,猜測,此人是否就是那消失的範大將軍。隻是,猜測歸猜測,誰都毫無憑證,直到,有人在越國邊疆看到了這麼一個場景…………
“謝謝!謝謝!”一位老婦人對著一個身著素白長袍的男子連連鞠躬。
男子伸手扶起老婦人,臉上掛著笑容:“舉手之勞而已,無須掛齒。”說著,從懷裏掏出一個銀質的小巧鈴鐺溫柔地放到了老婦人手中,“拿著這個吧,它會保佑你的。”
老婦人恭敬地接過,再抬頭時,男子已經走遠。
“公子,請留下姓名,日後,也當可以作為報答!”老婦人的女兒對著男子喊道。
男子愣了一下,低頭看著自己衣帶上的手製粗糙鈴鐺,素白色的手製鈴鐺隨風而晃,發出叮呤當啷的聲響。
“名字啊?”男子笑了起來,“若是日後相遇,便喚我,陶莊公吧。”
陶莊公啊~嗬嗬,素鈴,這可是很明顯的商人之名吧?沒想到,我堂堂一個複國大將軍竟是後半生要行商為生呢!
陶莊公,也就是範蠡。他在離開越國後,果斷做了一個行商之人,四處走動,偶爾碰到需要幫助的人也會日行一善,然後留下一串銀質鈴鐺。
所以,但凡有人見到一個英俊的行商男子,身上還掛著一個素白色手製鈴鐺,那麼毋庸置疑,這人便是陶莊公了!
範蠡變身陶莊公這一事轟動了越國。
就連,聽聞文種自殺這件事敢來越國拜見的我也略有所耳聞了。
想來,範蠡是聽了我那日的一句笑言吧。
“少伯,若是日後你不再做將軍了,做一個商人倒是不錯,既可養家糊口又可走遍天下。”
我猶記得,那日我是這樣半開著玩笑說得。著實沒想到,範蠡竟是真的就這麼采取了這個建議。
世界上的事情真的是難以預料呢。
一個將軍到後來竟是做了商人。而我,猶記得,當初我也為我的將來做過預想。當時,我還天真的以為,我會陪著落箏,身後跟著鄉昭一起走遍各個國家。可惜,現在,隻餘下我這麼一個人,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四處流蕩。而那兩個人,早已去了那陰暗之處,獨留我一人在這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