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大哥,不知您怎麼對我的態度這麼好?真是讓小弟受寵若驚了。”在幾次自稱“小人”被嶽雲駁斥後辛棄疾也就完全放鬆下來,要知道他才是一個十六歲的少年,從得知耿釗被叛徒張安國暗害他就馬不停蹄的前往敵軍中除害然後整頓軍馬日夜兼程返回大宋朝一路上可謂是馬不停蹄心中還要擔憂著是不是會受到南宋不一樣的態度。沒有想到得到了當朝第一紅人嶽雲的如此厚待,這個英雄少年不由感動得眼淚都要下來了。“是凡堅決抵抗金軍者我都是一視同仁,不管是官職幾品還是平頭百姓隻要真心為國效力者就是一樣的尊敬。”
嶽雲很是正氣凜然的道:“何況兄弟在數萬金軍大營中如此壯舉令我大宋都為之雀躍以你為榮,為兄當然要更加敬重了。”辛棄疾驚道:“難道這件事已經眾人皆知?”他心想怎麼我沒有聽到這樣的議論呢?嶽雲笑道:“馬上就要眾人皆知,我現在就帶你進宮麵見陛下為你請功,而且你帶來的一萬人我也要派上重要的用處,不知這一萬人的戰鬥力如何?”辛棄疾喜出望外,他帶著人馬千裏迢迢趕回大宋雖然是一顆報國的雄心誰說這位少年身上沒有建功立業的血液,如果能夠得到皇帝的召見自己也可以讓父母親為之驚喜何樂而不為呢?“這一萬人都是我起義軍中的精兵,嶽大哥如果有空可以親自去看。”辛棄疾很是自信的說,其實耿釗部下的起義軍本來有十萬人之眾,但是經過張安國事件和最有號召力的耿釗身亡和大多都散去了,而這一萬人正是抗金態度和歸回南宋態度最為堅決的核心力量,和訓練有素的南宋人馬相比辛棄疾認為不但沒有什麼差距而且在鬥誌上更加出眾。
嶽雲笑道:“不用看,我相信兄弟的眼力。”他不是相信辛棄疾的眼力,而是知道這辛棄疾本來就是一個治軍的奇才否則以他十六歲少年之身如何可以帶領一萬人馬,可見這辛棄疾的確值得重用。他招待辛棄疾用完飯後當即領著辛棄疾進宮來見宋孝宗趙睿。宋孝宗得知嶽雲來見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連忙召見見多了一個少年正在奇怪,嶽雲連忙一拉辛棄疾的衣袖,辛棄疾心領神會連忙跪倒:“小人辛棄疾拜見當今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宋孝宗心中一動:“辛棄疾,你就是那個耿釗手下的辛棄疾?”
他雖然沒有見過辛棄疾,但是他立誌抗金對秦檜等一夥人早有不滿因此對於南宋中出現的後起豪傑早有留心,而辛棄疾就是他注意到的人物之一,隻是目前宋朝正是風雨飄搖來不及使用這些自己看中的人才,但是一聽名字他就有數了。“小愛卿怎麼到了此處,朕聽說你已經回山東召集耿釗的人馬去了,是不是發生了什麼特殊的事情?”辛棄疾想到耿釗的不幸身亡不由悲從中來,他如實將事情回稟了一遍,然後將叛徒張安國的首級呈上,宋孝宗又驚又喜:“小愛卿英武過人,真是可造之才。雖然耿釗不幸身亡但是你依然將義軍核心帶回我大宋功勞非小,這樣朕追封耿釗為忠烈侯,你就在嶽雲部下為龍興簽判,如果另外有功朕當不吝重賞。”辛棄疾心中欣喜,他為耿釗能夠受到加封而為九泉之下的耿釗而欣喜,為自己不是有一個不小的職位而欣喜而是為自己有了為國出力報效的機會而欣喜,他當然願意和嶽雲在一起了,當即謝恩。嶽雲心中也甚是高興自己身邊得了一條左膀右臂,文有陸遊,武有辛棄疾自己對於守住臨安的把握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