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難道是那個在南宋曆史上描寫過個人最精彩篇章的少年英雄辛棄疾嗎?在多災多難的南宋曆史上有過多少的屈辱和無奈,也是這樣一個充滿了血和眼淚的時代造就了無數的英雄豪傑在中華的曆史上永垂青史。其中最是彪炳燦爛的當然是嶽家軍的名字裏麵有一大批光照千古的英雄人物嶽飛,嶽雲,張憲,牛皋,楊再興等等,這是一個以群體出現的英雄他們的出現曾讓多災多難的南宋出現了黎明前的曙光。在嶽家軍之後就隻有個別人曾經令南宋記住了他們的名字,但是隻是個別人而已,因此他們產生在這個時代是一種悲哀也是一種無奈,他們胸懷淩雲報國誌但是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南宋漸漸淪喪,他們的滿腹才華不停地受到排擠和打壓,辛棄疾就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篇章。
也許他是嶽家軍被南宋自毀長城後兩個為南宋帶來振奮感的人物之一,一個是大戰采石磯獲勝的虞允文,虞允文是一個文官但是他力挽狂瀾整頓了當時一萬人左右的宋軍大敗了幾十萬的虎狼之師,但是虞允文雖然勝利了可他的後半生卻是碌碌無為,身為相國但是沒有勵精圖治因此並沒有得到後人很高的評價,和雖然風波亭慘死但是名垂青史的嶽飛不能夠相提並論。還有一個就是辛棄疾,辛棄疾確實是南宋淪陷區之一山東曆城人,他從小就有大誌因此文武全才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在他二十歲那年投奔了當時的起義軍領袖耿釗擔任掌書記的職位。但是他公事回來後發現耿釗竟然已經被叛徒張安國所殺害。辛棄疾顯示出了驚人的膽略,他隻帶了五十個人闖進了有重兵把守的金軍大營,將正在喝慶功酒的張安國一劍殺死然後揚長而去,此後他整頓了當時的起義軍一萬多人昂然歸宋,令當時的宋孝宗大為賞識。辛棄疾是一個奇才,不但武藝高超而且具有軍事家的才幹但是他雖然提出了很多獨到的建議一腔報國熱血但是當時的南宋自從嶽飛死後已經沒有還我河山的壯誌,南宋也重用辛棄疾但是他們看中的是辛棄疾另一個方麵的才華就是辛棄疾的治理地方,這和辛棄疾的大誌恢複中原是相去很遠的。因此他也隻有仰天長嘯鬱鬱而終。
嶽雲的後世對辛棄疾的評價非常高,嶽雲來到南宋後也曾經想到了這個名字,因為辛棄疾不但是在軍事上名垂千古而且在文學上和自己的紅顏知己也是未婚妻李清照同為叱吒風雲的領軍人物,李清照是南宋詞壇“婉約派”的第一人,而辛棄疾是南宋詞壇“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真的見到了這位辛棄疾,看他稚氣未脫的模樣好像還隻有十五六歲,他又一次覺得曆史被自己改變了,辛棄疾不應該隻有這個年齡的,而且他出道時應該是已經二十歲了,這也和曆史難以吻合,當然沒有必要冒充,雖然辛棄疾在後世大名鼎鼎,但是現在還沒有到他揚名天下的時候。也就是說辛棄疾應該是真的來到了自己的麵前!嶽雲當即跳下了胯下的白龍馬一把拉著辛棄疾的手哈哈大笑:“小兄弟,你來的太好了,我已經等你很久了!”辛棄疾不由嚇了一跳,他有些莫名其妙的看著眼前的嶽雲:“在下的名字莫非大人聽說過?”“當然,當然,久仰大名啊。”嶽雲笑嘻嘻的說:“如果愚兄沒有猜錯的話,你此來應該是帶來了一個人的首級?”“啊?”辛棄疾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大將軍是怎麼知道的?”廢話,所以讀過《宋史》的人都知道,所以讀過辛棄疾詩詞的人也知道,辛棄疾就是殺了叛徒張安國歸宋的嘛。當然這個是不能說的。聽了辛棄疾的反問和他臉上驚愕的神情嶽雲慶幸總算是曆史沒有出現太過分的偏差,否則就要丟臉了。他笑著將辛棄疾拉住往府中走,一邊走一邊說:“你殺的人是張安國吧?聽說你一個人帶著幾十個隨從就闖進了金軍的大營將叛徒張安國的首級取回,可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