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自己是怎麼回到府邸的,隻隱隱記得朦朧中看見他朝自己走來,隻傻傻地衝他笑著。一轉眼這就已經回來了。醒來的時候看到他在旁邊倒茶。心裏一暖,搖搖晃晃地走近前去,從背後環住他,“允禮。”
他遞過一杯水,齒間終是溢出一句,“你去做什麼了?”
我沒有回答。滿臉疲憊的靠著他身上。隻有這個時候,才有一種安心的柔情。
三月下旬,圓明園的牡丹開的正為豔麗。
乾隆的興致大好,邀請眾人來園中賞花。
陽春時節,天上飄著細雨。據說當年牡丹台一行,康熙破例傳下旨意,將弘曆留養宮中,隨居暢春園。接著又一起去承德避暑山莊,隨侍左右,“日承提命,曆夏閱秋”達五個多月。回到北京後,弘曆又跟隨爺爺一起到南苑狩獵。
牡丹台的一次見麵,使他一步登天,從皇孫變成皇帝。圓明園在乾隆心中的分量,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從乾隆元年開始,圓明園就開始大舉擴建。同時,牡丹台更名“鏤月開雲”,竹子院更名“天然圖畫”,菜圃更名“杏花春館”,金魚池更名“坦坦蕩蕩”……
圓明園中最匪夷所思的地方,當屬同樂園的買賣街了。平民喜歡模仿皇室,造“假皇家”;皇家卻也喜歡模擬平民,造“假民間”。同樂園倒沒什麼,那是皇帝看戲的地方,主建築是一座三層的大戲台。而買賣街卻是一處鬧市。街上店鋪掌櫃由內務府太監充任,舉凡古玩、酒樓、茶館,無所不有,甚至還有拎著籃子賣瓜子的。
買賣街上有太監假裝吵嘴打架的,還有扮演小偷和撲快的。“小偷”被抓獲之後要送官府懲辦,給皇室家族取樂。
圓明園牆邊還建了幾處較高的建築,站在樓上看農夫種田。比如“若帆之閣”,牆外風吹禾苗,稻田像海浪一般蕩漾,所在的閣樓就像航行在稻海裏的一艘小船。
遊園之後已近黃昏,照例是盛大的酒宴。舉杯無不兄弟相親,把酒言歡,卻各自都心知肚明。
看著這一幕,有些無聊,慢慢地踱步。
“酒席不合口味麼?這麼早就離席?”涼涼的一句話飄入耳中。回頭一看,吃驚的發現這園子裏的主人正立在麵前。
連忙福身行禮:“皇上此言差矣。皇宮的廚子,自然是珍饈美味。隻是我有心事。才吃不下。”
心裏頭得疑惑是一個比一個大,他本是今天的主人,怎麼就跟著我來了。
“哦?讓朕猜一猜。是因為上回獻舞跌倒一事?其實一切也在朕許與不許之間。”
我訝然,連忙道,“也就是說——“
”朕初登寶曆,總要樹立點威信,是吧?”
暗自吸了口氣:”皇上,果親王從來都沒想跟您爭些什麼。“
”你以為朕傻麼?“他突然提高了聲音,”先皇糊塗,但是朕不糊塗。你以為朕看不出來先皇的心思麼。就因為他喜歡你,所以才有了親王的頭銜。朕與他親王雙俸,免宴見叩拜,不過是為了大臣們的心。你也不想想,朕都二十六了,還要這輔助親王做甚!!“
原來是朝堂上的勢力回收。原來是皇上的一點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