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六章 無為之為(2 / 3)

治理國家保持國策相對穩定,就不會有人利用國策興風作浪;即使有人利用國策興風作浪,也沒有人相信,沒有人相信,這些企圖利用國策興風作浪的人就失去了市場。

隻要國策相對穩定,老百姓就會逐漸掌握、熟悉國策,老百姓掌握、熟悉了國策,自然能識破那些利用國策興風作浪的伎倆。這樣國家治理就進入了一個很高的境界!

劉邦在治理國家過程中,一直信奉“治大國,若烹小鮮”這一宗旨,保持國家政策穩定,廣大農村社會相對穩定,出現了繁榮、興旺景象!

劉邦陶醉在成功之中,由此又不過了一段開心的日子!不久,劉邦又心煩了!

劉邦定都長安後,每當劉邦召集群臣商議大事,有一部分大臣,是那些狂野慣了的村野匹夫,在劉邦的朝廷之上,仍是肆無忌憚。有的坐著,有的躺著,有的在宮廷上走來走去,有的還自帶酒水,把宮廷會議,當作宴會,喝酒猜拳,各行其是。酒喝高了,還拔劍起舞;高興時,不高興時,都拿隨身攜帶的利劍砍斫宮廷中的木柱子。這讓劉邦煩躁不安。

劉邦慨然長歎:“當皇帝怎麼有這麼多的煩心事啊?老子真不想做皇帝了!”

劉邦一是平素日與這些功臣們隨便慣了;二是劉邦又廢除了秦朝的宮廷禮節。由此,這些過去與劉邦一起打天下的平民功臣,在宮廷之上根本沒有把劉邦當做皇帝,劉邦拿這些哥兒弟兄們一點辦法也沒有!

正當劉邦愁眉苦臉、一籌莫展的時候,叔孫通找上門來了。

劉邦正好拿叔孫通出氣!

劉邦平時就瞧不上像叔孫通這樣的讀書人,不過叔孫通是有備而來。

叔孫通知道劉邦的秉性,見劉邦時,叔孫通都脫掉儒生常穿的那種衣服,取下儒生常戴的那種帽子。而是穿著短衣短襖,一副平民打扮。

劉邦見叔孫通,本想拿叔孫通出氣,見到叔孫通如此模樣,找不到撒氣的由頭,更加煩躁!

叔孫通此次而來,是想幫劉邦辦一件正經事。

因為劉邦近來常常為功臣們在朝廷之上喝酒行樂、狂呼亂叫、朝廷之上成了娛樂場而煩躁不安。

叔孫通想通過朝儀製止這種混亂現象,幫助劉邦建立一套井然有序的朝廷秩序。

叔孫通向劉邦說明了來意,並不厭其煩地為劉邦解釋,為什麼要製作朝儀。

劉邦根本沒心思聽叔孫通的胡說八道,為了叔孫通不煩他,隻得說:“你個老小子,喜歡怎麼弄,就去怎麼弄,總之,近來不要煩我!”

叔孫通轉身離去時,劉邦又警告叔孫通說:“你要記住,你搞的什麼朝儀,首先要考慮老子是否做得到!老子做不到,你就白搞了!”

叔孫通聽了這句話,高興地離開了劉邦。

叔孫通為了他的朝儀,他當晚就趕回了老家山東。

叔孫通準備邀約當年的老同行們一起赴長安,幫他製訂朝儀。

當年的那些老同行們,都瞧不起叔孫通,譏笑叔孫通說:“你輔佐的主子有十多個,你都是靠阿諛逢迎得到的富貴。一個新建的朝廷,隻有經過一個多世紀的教化,才能製訂朝儀。如今,天下初定,你卻要製訂朝儀,必然是為了討好劉邦。你的所作所為,違背了古訓。我等不願與你同去!”

叔孫通雖然遭到指責仍不灰心,他苦口婆心勸說了一批誌同道合者到了長安。

經過叔孫通苦心排練,終於有了結果,叔孫通邀請劉邦前來觀看。

劉邦看後,十分高興!

劉邦認為這些禮儀顯示了皇帝尊嚴,而且簡單易行。於是便下令大臣們參加彩排。

彩排那天,劉邦親自到場!

有些功臣當作好玩,抱著看熱鬧的心態,還是如原來赴宮廷宴會那樣,斜挎著寶劍,雙手捧著個酒壺,笑哈哈地,還時不時喝兩口酒,根本不理會叔孫通那一套。叔孫通讓他們走東,他們偏要走西。劉邦也沒有拿此當回事,任由一些功臣我行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