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一個母親的選擇(2 / 3)

薛如絲立即說道,\\\"可是她們不能蠻橫地從一個母親手中把她的孩子奪走,尤其是當這個母親感到生活很有壓力的時候,這樣會使她感到倍受壓力。\\\"

經理擰著眉,象是心浮氣躁,很不高興地說,\\\"你們如果要僵持下去,事情隻會鬧到不可收拾!\\\"

薛如絲更不高興,她此時滿腔怨恨,生硬地說,\\\"如果你們要把我緊逼到沒有退路的地步,那麼我不會考慮事情的惡果,如果你們認為我應該俯首屈就,那麼我要告訴你們,我會堅持自己的立場,因為我想要獲取的隻不過是最基本的權益。\\\"

經理聽了有些怒形於色,他沉默了一會之後,很冷漠地說,\\\"如果你要冥頑不化,那麼你就堅持到底吧!\\\"

說罷,經理轉身就走了,薛如絲站在那兒,有一股仇恨瞬間竄了出來,促使她那麼氣憤不已地叫著,\\\"你們如果非得逼迫我走投無路,那麼我會讓你們後悔莫及!\\\"

經理走了,她孤獨地呆在那兒,傷心得淚流滿麵。在她麵前,那條狹窄的小路也不給她留下,那唯一的一扇門也要被人關閉起來,這是多麼有意識地阻止她熱愛生活的想法,期盼,希望。於是,她不再懷疑經理是一個口是心非的男人,他留下她根本就沒有想過要給她幸福,他留下她不過是為了延續她遭遇禁錮的那種狀況,大概,在折磨得她死去活來的時候,他卻能從中汲取到一種興奮地快樂。雪沁園,這個名字徹底地在她心裏冰涼了,它擁有的華麗成了她人生惡魘的直接地導火索,當然,在第一步的時候,它起到了誘餌的作用,把她那些剛剛從少女的懵懂與衝動中成長起來的意識吸引了,在其思想的有限的認識範圍裏播灑下了迷人的光輝,熱愛虛榮的年輕人那麼輕易地就迷戀上了,接著有了一路載欣載奔地歡暢,它的光環把她巧妙而殘酷地套住了。

但是,薛如絲並沒有得到一條通往光明的前程的路,在她越走越深的時候,前麵也就越來越黑暗,越來越煙霏雲斂,也越來越迷惘,失意,幻想中那個明亮的世界也越來越模糊不清,隨著日子地轉移,引以為豪的那些生活的光彩不見了。在男人身上最初呈現出來的那些最美麗的魅力,不知不覺完全黯淡了下來,可以說,精彩隻是一瞬間的事,它短暫地就過去了,她還沒有在生活中完好踏實地依靠著,生活就晃動了。

想到自己的美麗,想到自己的失意,薛如絲真有一種心如刀絞的痛。曾經,她優雅得像一個天使,純潔,迷人,嫵媚可愛,現在,她變得垂頭喪氣,丟魂落魄,生活壓力像一副磨盤碾壓著她,心裏積澱著沉重的呻吟。因為她是那麼孤立,所以她找不到可以申訴的對象。如果說第一次選擇是年輕無知的錯,青春的熱情抵擋不住迎麵而來的那些絢麗的情景,那麼第二次的選擇又該如何解釋,是僥幸,是留戀,還是不甘心敗得一塌塗地?至此,她心裏有了一種說不出的自責,她開始痛恨自己對迷戀表麵的光榮的放縱。

快要回到雪沁園的時候,她突然害怕地停下腳步,無限悲哀地自言自語,\\\"我的人生就這樣被毀掉了,毀在一個當初被我把它當作天堂一樣讚美的地方,我現在尷尬困苦的處境,不僅僅是痛苦,還讓我感到羞愧,無地自容,原本以為還可以爭得一條出路,現在看來這種想法隻是一廂情願,也因此把自己坑陷得越來越深,越來越無法自拔。\\\"

七天已經隻剩下越來越少的時間,但是,薛如絲的心裏的痛苦似乎反倒越來越平靜了,失望,不幸,自怨自艾,這些已經足以把她壓垮了的東西,她突然把它們從肩上卸了下來,給自己一種久違了的難得地輕鬆自在。她呼吸著象是越來越稀薄的空氣,不過她感到滿足,那些強烈地要求已經平息了,像穿過山川起伏的河流進入了平坦寬敞的地方,安祥地融入了周圍的環境。

就在這種平靜裏,有時候她抱著她的孩子半天不說話,隻是一副癡呆的表情,但是她的手臂裏卻在流淌著一種在她的生命裏罕見出現的力量,它一陣一陣地連續不斷,象是在等待著破壞某種現存的東西,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她生命裏出現的平靜是一種不對稱的平衡,它的存在隻是抵消了最直觀的粗暴。

當一個人被生活弄得困苦不堪而漸漸萌生解脫的時候,如果說它是一種大徹大悟並不是出於情理,而是出於萬般無奈。理解解脫,它不是快樂地得到了人生的光輝境界,而是麵對嚴重的現實壁壘所采取的逃避與消沉的選擇,隻有當事人因為身心俱憊才會尋求一種給自己帶來輕鬆的解脫,是不想再為生活所累的意識開始主導著大腦的思想活動。

痛苦也像海綿吸水一樣,當它蓄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它就會飽和,就會不再更加深刻和深入人心了,它持久地作用於人的感覺,人就會麻木。

薛如絲說不清楚自己的心中到底有多少的痛苦,不過她迷迷糊糊地感覺到,她被淹沒在它的包圍裏,任憑她怎麼掙紮和遊蕩也爬不到它的淺灘和邊際。雖然它不再像最初時刻地那麼洶湧澎湃,而是平靜下來,沉澱了,但是它也更深了,更難以撥動了,積壓在生命的世界裏,根深蒂固。現在,隻要隨便一想她就可以碰觸到許多痛苦的滋味,並且是一連串一連串的,似乎人的一輩子也無法把它們咀嚼完畢。在這種痛苦的結果裏,她不再思索自己的過錯,不再反醒當初那荒唐地抉擇理由,她已經做好準備接受這結果。可想而知,一個得不到幫助的人,一個意誌已經消靡的人,她怎麼走出人生的低穀,怎麼走出看上去無邊無際的苦海?這個時候,最大的不幸與其說是環境給她造成的種種壓力,不如說是她自身多少存在難以拯救的自暴自棄的思想趨向,也許,她根本經受不起艱辛的勞動所帶來的考驗也是她走向放棄的動因。在她的想法裏,她害怕未來,害怕未來的生存會很糟糕,所以她在現存狀況的壓迫下,不再憧憬未來,所以她以一種沒落的心情接受了她把它想象成是命運使然的結果,這樣她已經背負了雙重的悲哀。

她心情淒慘地說,\\\"太陽落山的時候,它也是一種無比壯麗的美,可是生命卻沒有這幺幸運,生命在最後的時刻裏,它總是淒涼而悲哀,有一種忍不住要失聲痛哭的傷心。\\\"

這時,她的思想還在矛盾之中,還在糾纏著。有一瞬間,思想上突然熱烈起來,希望有個異外地轉機出現在她的眼前,使她中斷的前程又有了新的世界和大道,不過它不久就會冷落下來,因為她清楚自己已經被封閉在了一個沉寂的繭子裏,因為四周似乎密不透風,所以外麵的光景再也難以到達她的生命,除非有人很及時地幫她把包裹在生命的外圍的堅殼撕破,給她新的天空。但是這希望太渺茫了,現在,她是完全地離群索居。前麵的念頭過後,她接著就會產生一種很激烈的仇恨,它對剛才的想法形成猛烈地衝擊,使它隨即就消逝得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