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2(1 / 2)

安玉茗看向季景桓,輕聲道:“景桓,西林縣的案子,你也抓緊去辦。我希望我的折子遞上去之後,西林縣這些案子的卷宗,就要送達禦史台。”

禦史台是監察機構,禦史可以聞風奏事,負責糾察、肅正綱紀。按理說西林縣的案子一旦證據確鑿,那就應該送到負責案件審理的大理寺,為何要送到禦史台呢?

蘇醇了解一些朝廷上的事情,父親蘇植在朝為官時也曾做過禦史,所以對這些事情多少有些了解。她聽安玉茗這麼一說,簡直是一頭霧水,心想,他恐怕是病中思路不清,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吧!

季景桓愣了一下,問安玉茗道:“為什麼送去禦史台?不應該送去大理寺嗎?”

安玉茗淡淡地道:“你別忘了現在的大理寺卿是劉貴妃家的人,除了大理寺卿,難保大理寺沒有雍王和承王的人,隻要他們有人在大理寺,要壓下一個小小西林縣的案子還不簡單?況且,即使是按照正常程序遞到大理寺去,恐怕也翻不出什麼浪來。”

劉貴妃是雍王和承王的母妃,大理寺卿若是劉家的人,那就相當於是大理寺被這對母子把持住了。蘇醇想到這裏,心裏莫名沉重,朝堂上紛爭不斷,關係盤根錯節,他可真是勞心勞力步步維艱啊!

安玉茗輕輕咳了幾聲,又道:“禦史台就不一樣了,哪怕是芝麻大一點兒的小事情,隻要被言官們發現異樣,那也會狠揪住不放。而且你忘了嗎?太子妃謝睿婕,可是跟言官有一些淵源的。”

季景桓拍了拍手,欣喜道:“對啊!瞧我這腦子!太子妃的父親謝文清,不就是六品侍禦史麼?”

謝睿婕的事情蘇醇知道一些。當年太子迎娶六品侍禦史之女謝睿婕曾在朝中鬧得沸沸揚揚。

太子選妃,是國家大事,事關社稷,因此非常鄭重。按理說太子想要的女人,隻要說一句,就連天朝周邊的勁旅強國也得把他們的公主乖乖送過來。

可太子並沒有像其他皇子娶妻那樣,動輒就是王公貴族家的女兒,最次也得是大家閨秀,非富即貴。太子非但沒有選這些家世清華的女子,反倒挑了一個六品侍禦史謝文清家的女兒,名叫謝睿婕。

要說這謝文清,那就是扔到百官裏就馬上找都找不到的小角色,而且祖上也沒人做過官。據說,就連他當年進京參加科考的盤纏,都是宗族們湊的。

後來,謝文清中了舉在京城當官,更是窮得連房子都租不起,要不是太子去禦史台巡視時見他可憐幫他置辦了房子,恐怕他真得一直睡在禦史台的值房裏。

不過太子妃的母家雖然入不了皇室的眼,但太子妃本人卻很賢淑溫婉,進了太子府,把一切事宜操持得妥妥當。就連太後和皇後娘娘那麼挑剔的人,都覺得她很好。

而皇帝陛下也對太子徹底放了心,相繼對太子委以重任。這也是不無道理:如果太子娶了個重臣、世家之女,那皇帝就可能會犯嘀咕:要是太子和太子妃的母家聯合起來,勢力強大如日中天,那豈不是很有可能起而代之?

這樣的話皇上哪還能睡得安穩?而娶個這樣小門小戶的女子,那太子就完全沒有來自嶽丈家的支持,除了依仗皇帝,還能指望誰?

這些事蘇醇都聽說過。現在看來,還真的不得不佩服太子棋高一著,當年迎娶謝睿婕實在是未雨綢繆。不過蘇醇也聽說,太子和太子妃成親這麼多年卻一直沒有子嗣,坊間傳聞說是太子並不喜歡這位太子妃。估計也是這個原因,所以才沒有子嗣的。

若真是這樣,蘇醇覺得這個謝睿婕也真夠可憐的。當婚嫁之事都成為政治的一部分,那所謂的感情還真是微不足道。所以說如今安玉茗能如此待她,也實屬難得。

隻是,不知道今後她能和他走到哪一步。現在就已經出來個季雪媛,以季家的支持為誘餌,讓安玉茗迎娶季雪媛為正妃,以此鞏固他在朝中的地位。今後也不知還會出來什麼張雪媛李雪媛,鶯鶯燕燕一大堆,蘇醇想想都覺得煩躁。

安玉茗好像察覺到蘇醇的焦躁,抬眼看了看她,朝她輕輕笑了笑。他說完謝文清,又低聲道:“正是因為太子妃的這個因緣,太子在言官那裏還是頗有些聲望的。隻要你把卷宗送到禦史台,太子的事情就會有轉機。”

他隻輕描淡寫幾句話,就把朝政分析得頭頭是道,蘇醇忍不住也佩服起他來。不過她也知道,這件事說起來簡單,但辦起來絕對困難重重,心裏也有些為他擔心。

而季景桓聽安玉茗這麼說,麵露欣喜之色,立即點頭道:“好!我馬上去辦!你放心吧,案子已經差不多了,就差最後一些收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