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倒是興致極高,自以為搶了幼寧這樣的美人,他能不高興麼?霞妃更是許諾了,隻要把幼寧搶到北戎去,霞妃自然會想辦法勸服燕羅把宣武的兒子送到北戎去。
可當宣武大將軍掀開了轎簾,差點沒一口血噴出來。
坐在裏麵的,不是英王妃喬幼寧,而是皇上的寵妃霞妃。宣武當時便是怒急,直接抓著霞妃便問她這是怎麼回事?
霞妃一雙淚眼,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原本以為幼寧會乖乖的束手就擒,她早已與宣武說好,兩頂轎子,坐在後麵的是幼寧,搶了就走。
可是誰知道,幼寧好似早就有準備,明明一前一後的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換了順序。
宣武大將軍大怒,現在已經得罪了大曆了,京都是回不去了,隻能帶著人回北戎去了。既然搶不到英王府也不能空手而歸,直接壓著霞妃回北戎去,到時候威脅燕羅也好。
一行人風餐露宿,大曆的兵馬又追的緊,宣武實在是沒有辦法了,幹脆就裝成了乞丐,沒有銀子也沒有人幫,身邊的人也慢慢熬不住了,最後也隻剩下兩個隨從,還有懷珍與霞妃跟在宣武大將軍的身邊。
這好不容易到了戎屆,宣武這受了一肚子的氣自然是要報仇的。聯係了邊界旁的北戎士兵,宣武大將軍直接就殺入戎屆。
隻是這人一進去,看著空空如也的戎屆還沒反應過來,從城牆上早就準備好的弓箭手,直接萬箭齊發,宣武大將軍的人馬直接死傷大半。
宣武大怒,以為就這點小把戲就可以逼死他麼,一怒之下更是召集了十幾萬軍隊,這可都是宣武一手戴起來的兵馬呀。
大軍壓境,原以為屠殺了戎屆之後,再逼近京都,讓大曆好好的知道知道北戎的厲害。宣武更是深信,大曆的兵馬是絕對攔不住他的。
可是奇怪的是,一路行了不少路,卻是一個人都看不到,正當宣武不明白時,孤軍早就深入了城中。騎兵沒有了廣闊的草原作為依靠,等待他們的便是英王帶領著從南詔邊界領來的二十萬大軍,血洗了宣武大將軍帶領的這支虎狼之師。
英王活抓了宣武大將軍,霞妃,作為賀禮送給了南詔國的女王燕羅。
燕羅生生的拔了宣武大將軍的皮,掛在城門上示眾。霞妃受了不少的驚嚇,跟在宣武大將軍的身邊,更是受了不少的苦,被宣武大將軍賞給過不少的將士。
可憐霞妃哪裏受過這樣的罪,等回到了南詔,霞妃整個人已經是神誌不清了。燕羅到底還算是顧念這姐妹之情,把燕霞養在了宮中。
一切塵埃落定,霞妃自以為聰明,她想不到的是,燕羅為了報複宣武大將軍,把她的親妹妹燕霞送到了大曆。
皇上也好,英王也好都是心思沉穩的人,自然是不可能被霞妃所迷惑的,一切都是一個局。
從大曆與南詔國邊境趕過來的疲累之師,到底還是殲滅了北戎的主力軍。北戎就算再想與大曆為難,也要掂量掂量了。
安樂與趙殷候回到了公主府,皇上與皇後和好如初。
原本皇後心灰意冷,是幼寧在皇後耳邊,所說的話讓皇後安安心心的等著皇上來接她。
“皇後是皇上的妻子,而霞妃是南詔女王的棋子。”這句話讓皇後等著,盼著,直到皇上真的來接她了,皇後喜極而泣。
在江南,喬府中一群人圍在屋外等著,一抹紅色的身影早就沒有了往日的穩重,交集的來來回回的踱步。
實在是等不及了,英王抬腳就想往裏麵進去。
身旁的秦之望一聲喊住了英王,“你要是進去了,裏麵的產婆還敢動麼?安安心心的等著,女子第一胎的確是要多花些力氣,你若是連這個都說不了,如何對得起在裏麵為你生孩子的幼寧?”
英王愣了愣,直直的站著不敢動,看著一盆盆的血水往外麵端出來,他的心就如同被撕裂了一般。
從清晨疼痛開始,幼寧吃了些東西,還讓英王拉著她走了些路開始,一直到了晚上幼寧進了產房,苦苦的等了幾個時辰。
隻聽“哇”的一聲,產婆跑出來賀喜道:“恭喜王爺,王妃生了位小郡主。”
“那麼王妃呢?”喬夫人與秦老夫人幾乎是同一時間發問的,直到產婆說王妃沒事,隻是太累了,躺著睡著了才安心。
一聽這話,一直筆直的站在門外的英王,直接摔在了地上。
喬家人與秦家人都還有些擔心,這英王該不是因為幼寧生了郡主,所以心裏不舒服吧。
可是英王很快又跑了進去,也不去看孩子,直接守在了幼寧的身邊。
一看這情景,大家才放心,這麼不死不活的站在門外這麼久,一下子放鬆下來,自然是要暈倒的。
等幼寧醒來,抱著小郡主,幼寧輕輕的親了親,淡淡的說了句,“憶南,我的小憶南。”
英王輕輕的吻了吻幼寧的額頭,看著幼寧懷裏的孩子,眼中滿是慈愛,“憶南,不錯,我的小郡主就叫憶南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