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三章 祖上有名(3 / 3)

昨天在空間見到一袋土豆,那是為在家種地時準備的能存放久一點的菜,透明包裝袋,六十斤一包那種,現在可能派上大用處了,隻是季節不對,不能拿出來,白瞎了就暴殄天物了。

雖然很餓,但李正每樣隻吃了幾口,就放下了筷子。卻沒注意李管事正一直在注視著自己。

綠帽子等人吃得火熱,見李正停下。“郎君,這飯食————?”

李正擺擺手,“慢用!我——呃,某好了!”

幾人也不好意思再吃,草草了事。有人收拾下去,卻沒有人奉茶水上來,連漱口水也沒有。不是說穿越眾們都是丫鬟仆女伺候得周到極致麼?正鬱悶時,李琛發話了,

“郎君,呃——孝正,不知有何打算?”李琛叫著李正的便宜表字,殷切道。旁邊李管事也是一臉期待。

“某——這是哪也不去了。既如此,就落戶於此吧。也算是回到故土了, 還先請府君落下戶籍。”

李琛哈哈一笑:“落戶?哈哈哈!這個容易!不過可得等十天半月,等我上奏皇上後再說!哈哈!”

“以後等種罷麥子,我想在這附近州縣轉轉。看看能不能幫百姓日子過得好些!”

“嗯!這個想法好!你先把那家譜寫下來。下午我帶走。磨墨!”

過來兩個漂亮姑娘,村姑打扮。捧來筆墨紙硯。

太暈了!居然用這古董!失策!大大的失策!

還是中學時在愛好小組練過一段時間的書法,後來賣保險時和一些客戶附風作雅也玩過幾次,這麼長時間沒摸毛筆了,能行嗎?攆鴨子上架,硬著頭皮也得上。

“李正,字孝正,現年十八歲”,從昨天對著水井觀察自己麵相,應該不超過二十歲,就寫十八歲吧!誰不希望自己再從十八歲開始一次呢?開始幾個字手有些抖,毛筆也不隨手,接著有些感覺了。正宗的顏體楷書,那是從小學開始描紅的基本功,越來越熟練,起頓流轉越來越流暢。大家都知道,上學時臨摹的描紅本都是顏體的空心字。隻是李琛幾人卻皺起眉頭。“郎君這字好!這麼不豎行書寫?還有這個是什麼字?還有這小點點。”

大意了!這簡體字不知不覺就出來了。

“父諱鴻漸...”簡寫了言字旁,鴻字的鳥也是。

“這個——這樣寫省得墨跡染到袖子上,習慣了,習慣了。這字麼,這樣不是快些麼!等會兒重寫。我這是圖省事兒。”大意了!頓了一下,眼前浮現出轉化的繁體字族譜,照著抄就是。

“祖父諱延伯,曾為北齊散騎長侍。祖母獨孤伽蘭,獨孤信之女。於大統末攜妻隱居。曾祖諱虎......”李正一注意繁體字,那昨晚整理的族譜就浮現在眼前,照著抄寫,寫得慢了。

以後的......李琛閉上眼睛,不用看了。和預想一致,剛才龔益也說了,看此子吃相,也是個富貴之身,鍾鳴鼎食之輩,這一身白肉和相貌神態可是裝不來的。

叫來管事,吩咐一通。

一直寫到涼武昭王李暠......終於寫完了!把每代先祖名諱、官職、任地、元配妻子姓氏都清楚列出。笑話!按李世民的族譜寫,能不清楚嗎?

李琛拿過去卷起來。“不用重寫了!很好!,“孝正啊!你的來曆籍貫我要報備皇上,從你字號輩分排行看,也許你是我流落在外的族弟。我名琛字孝謙,大將軍名(?)字孝恭。我父名諱安,祖名諱蔚;與皇上父諱名淵,祖名諱昺同一曾祖名諱虎。若有證明你我同根同源,我們就是兄弟!不管怎麼樣,你這個兄弟我認了!以後不要府君,府君地叫,就叫我三哥,等大將軍回來,你們再認識。既然你想先待在這裏,我做主了,你就先住這間大宅裏吧!”

又對管事說:“孝正是我流落在外的族弟,待我奏明皇帝,以後也是個郡王爺,你找幾個人小心侍候著。明日我再派幾個丫鬟過來使喚。”

管事連連點頭。又偷偷看了看李正。怕李正怪他慢待,卻見李正臉上風輕雲淡,這才放下心來。

李正還要推辭。李琛道:“孝正兄弟你不必說了!住大廟算什麼事兒啊!那兩個丫頭你先用著!明天我再送些用具來。你還有什麼想法?”真是好人哪!這就給倆暖腳的?不過聽著有些別扭,什麼叫先用著。

“那——府君...”一不小心就弄了個準王爺。

“叫三哥,以後就叫三哥。孝恭回來了,叫四哥。”

“三哥,能不能弄些紙?再找倆小廝,要聰明伶俐,能寫會畫的。我想把師門的一些技藝記下來。”李正訕訕道。“我太懶,怕寫不下來。”

“好吧!”李琛和綠帽子對視一眼,沉吟下:“兄弟,你哪麥種在哪?有多少?畢竟是...山上下來的寶貝,能否獻給皇上一些,對你封賞也有利。”

李正感動啊!這是為我著想啊!封賞?不會因為獻麥種有功,封個麥兜王爺吧!“那找個布袋,我去大廟拿。”

管事應聲而去。一路在想沒見著帶來什麼東西呀!

李正提前回到東廂房。瞬間弄出一袋麥種,管事腳跟腳就來了。叫管事在外麵等著。拆開包裝把麥種倒進布袋,沒忘把包裝和種子標簽重新丟回空間。喊管事扛走。

管事抓把麥種,“嘖嘖!真好!個個飽滿,小王爺!咱們還有沒?”

得到肯定答複,喜滋滋往外走了幾步,又回頭說:“王爺,等下小的叫人把王爺的東西搬去。”

小白呢?李正納悶想。也跟去了?

“三哥,這是標準五十斤麥種。可種兩畝地,最好條播。上足肥料,隻要氣候適當,可畝產八百斤以上。”

“八百斤!”幾人大呼!

“ 啊!二畝才用50斤。”周圍一片驚歎。“那豈不是30倍的產出。”這是黃長史的聲音。

“是啊!氣候肥水跟上,畝產千斤也不是問題。”配上化肥應該能達到,就再放顆衛星。

黃長史疑惑道:“一畝二十五斤種子夠嗎?什麼是條播?什麼叫氣候適當?真能產八百斤?”真是好奇啊!

李正不得不解釋:“條播就是用播種...耬,用耬播種,好處很多,深淺一致,出苗均勻,易於除草,還增加通風光照,才能有更加好的產量。氣候適當就是不旱不澇,特別是揚花灌漿期不發生狂風暴雨和幹熱風冰雹等,沒有病蟲害,除草幹淨。八百斤是能達到,千斤也有可能。”

黃長史兩眼一亮,恭敬一揖:“郎君博才,對農事居然有如此見地,黃柏有機會還要多多請教郎君。”

李琛又道:“孝正啊!如此說,這耬你是見識過了。明天找鐵匠、木匠來,你把這耬給造出來。寒露在即,馬上要種麥了,造出來好用啊!現在你把這新種子種植需要注意的地方寫下來,我帶走。”

......

終於糊弄走了!天也黃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