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三章 祖上有名(2 / 3)

聽李正述說來曆,管事越聽越是心驚肉跳,看來怠慢了這個主。說不定和主子有關係,不一般的關係。不由的態度有了大的轉變。

從越發恭敬的管事臉上看,他對主子的事很清楚。小樣!還玩不住你!

幾人上了個高處,管事又殷勤介紹:“這東麵是尤家村,離此有十多裏。過尤家村再翻老虎山就是羅山縣城,離這三十裏。往西南五十裏是申州府。中間有一高家寨,離此十五裏。”李管事恭敬道。小郎君竟然知道老虎山,管事有些驚訝。轉念一想,人家乘雷電而來,堪比雷震子下山,(額!許仲琳杜撰的雷震子還沒有問世吧!)這些小事,不知道才怪!

“現在離種地還需幾日?能不能把草割掉?先割一半,其餘冬天再整理,我付工錢!”李正想雇人,卻忘了自己沒錢。

“你要開荒種地?”管事不能相信。“開荒也是冬後燒荒,開春翻犁,不耽誤種春莊稼。”

“是!你看,我若落戶在李家灣,不種地還幹什麼?有什麼不妥嗎?”

“沒有不妥!雖說屬於大將軍封地,但沒人耕種啊!都是無主的地。”管事嘟囔道。“讀書人種地,真沒聽說過。到時間還不是雇人。”

“前幾天下了雨,地還有點濕。地幹了馬上就開犁。草是能割,割完也用不了兩天。要開荒……這……這許多草根,這頗需時日。”

“我有些麥種,沒處種。不開荒怎麼辦?難不成占用村裏的熟地。”李正不敢肯定空間的保鮮效果,萬一不能保鮮, 可白瞎了兩塊五的種子。

“種子?”李管事兩眼放光。“你從山上帶回的仙家種子?

看李正點頭。李管事熱切道:“那寶貝種子決不能種在荒地,郎君需要多少地,盡管吩咐。我馬上稟明大將軍...不!馬上稟明府君。用最好的熟地種。”

“如果一百畝熟地,你需幾人幾天種完?”李正反問道。

“小郎君,五個壯漢一天一畝。若用牛耕兩人一天二畝。從寒露開始種地,直到下雪,能種多少是多少。”

“種那麼久?沒種完的呢?”真是低效率。

“種麥不怕晚。三個月種一個月收。剩下的都留明年種春豆。那年咱這裏的地都是種一半、留一半,要輪流耕作留一些養地。”

“這樣啊!”李正無語,沒有化肥,沒有機器,貌似過去農村確實這樣做的。

將近晌午,幾人回到大廟。院牆已砌得差不多了。院裏廂房也修葺一新。連大殿頂也掃掉瓦鬆青苔,修補完整,門窗也換上了,真是人多力量大。

正要進屋,管事在後麵喊叫起來。“孝正小郎君,府君來了!”

李正不知道,早起五更裏,管事就派人去了州府。告訴府君:李家灣昨下午來了個年輕人,許多人親眼看見他乘雷電而來。並且說他姓李名正,字孝正。奇裝異服,不似大唐人士。那天也是奇怪,既不刮風,也不下雨,打了聲雷送個人下來,就雲開霧散。送信的是昨天目擊者,說的是活靈活現,不由府君不信。馬上帶著當值幾人出發。

李正回頭就見一個戴皂色(巾菐)頭,一身褐紅色長袍官服,約四五十歲的精爍矮壯漢子走進來。後麵跟著兩個綠色長袍綠帽子官員,還有幾個黑色差役褐色兵丁。

管事連忙對李正介紹:“這是----”

黑帽子接著說:“本官忝為府牧,姓李名琛。這兩位是州府黃柏黃長史、龔益龔司馬。”

“見過明公,見過黃長史,見過龔司馬,請進屋說話。”李正作揖。

“聽說小郎君也是姓李?不知祖籍何處啊?”胖胖的李琛笑咪咪的問,他關心的來人的姓氏和字,似乎和自家有些關聯。

“府君明鑒。在下確是姓李,名正。字孝正。....”又把對李管事說過的話複習了一遍,不過比第一次說得更流暢。

“你是師祖養大的?”李琛有疑問。

“曾祖曾遇異人,相交莫逆。後來父親拜他為師,師祖的女兒就是我娘。娘死後,我跟師祖又生活了十年。夏天,師祖也去世了。”雖說是半真半假,李正想起母親也很傷心。

李琛聽得眼睛越瞪越大,禁不住追問:“可有族譜?”

李正摸摸後腦勺,“曾祖怎麼會給私逃離家的祖父族譜!祖父自己記下自他以上六輩先祖名諱。他說是生在山東的。等會兒我記下來,給府君閱看。可惜原稿被師祖搞研究發生爆炸,燒光了!”一臉遺憾。

“那也是!能寫下來也好!你真是乘雷電而來?”李琛好奇道。眾人也是注視。

“不是!我遵祖命返唐,途經暴風雨,遭遇雷擊,昏迷過去。等醒過來,就在村頭了。”

“哦!——”,眾人一副恍然大悟,自行腦補一番,明白了的樣子。

“我聽管事說你帶有種子,又說要開荒種地,不占用村裏耕地。”李琛急得雙手亂搖。“如此珍貴種子如何能種在荒地?不行!絕對不行!”

經磋商一番,最後達成共識:兩千斤金貴種子種在村東,緊鄰荒地,重起溝渠,全村以種好新麥種為主,一切聽從小郎君吩咐。那塊荒地永遠屬於李小郎君,留待冬閑時再整理。這是李正隱瞞一些下來,逢人且說三分話嘛!

這個時代,荒地就不說了,即使是耕地,也會閑置一多半的,沒有化肥,農家肥又不夠用,貧瘠的土地隻能用輪作恢複地力。所以就沒有雙搶,也不用太著急,真是悠閑的田園生活啊!悠閑是悠閑,可到頭來,還是餓的是自己的肚皮。

李正想確認下年代:“請問府君,現在是國號哪年?幾月初幾?”

“怎麼?你不知道! 現下正是貞觀六年,國號大唐。今天是八月二十二,明天二十三就是寒露了。可以開套插犁種麥了!” 又對管事道:“都準備好了嗎?”

“府君放心!都準備好了!明日就可開套。”

確定真的到大唐了,這可是妻子和小浩他們的夢想國度。結果卻讓自己中了彩票。“我隻是想確認一下。大唐貞觀六年哪!申州……申州……”想起老婆孩子和小弟,李正神色落寞,喃喃思索。

“申州屬淮南道所轄,孝正現在申州義陽郡羅山縣境,此村喚作李家灣——”李琛答。

“羅山!——”揉揉太陽穴,“那南麵不遠有座山叫靈山?”

“是有個靈山,在羅山縣城西南不遠。”一個仔細觀察李正神態的綠帽子恭謹回答。

離家不遠嘛!心情放鬆許多。有空得去看看。

一小夥子過來,和管事耳語。管事轉過來對眾人說:“飯食已準備好了,還請幾位移步。”

幾人跟著出門。李正悄悄招招手,李白跟上來。咱兄弟不用做飯啦!

進了一個院子,很大,有三重院門。許多的房子,好像不常住人。看來是李家兄弟的度假村。

進入內廳明堂。幾張茶幾樣小桌各放四個海碗或小盆樣餐具,上麵覆蓋。茶幾又放在一張席上,那席不知什麼編的。幾後放一薄草墊,應該是坐的。

“郎君,請上座!” 一綠帽子伸手延請李正入席。

“這個——”李正向幾人團團一揖,“幾位毋要郎君郎君稱呼,某姓李名正,叫我小正即可 。因久離家鄉,不識禮數,初到寶地,望諸位海涵。”感覺惡寒,黑社會拜山一樣。

李琛兩眼放綠,看來和綠帽子官員已經一路交換看法了,基本認定此人不是冒認皇親的騙子:“不必客氣,聽你如此說來,你我乃是本家。啊!快請座,菜都涼了。既然你我本家相見,就坐我旁邊吧。”

喝了碗不算難喝也不算好喝的不透明的米酒。吃了幾口不鹹不淡的菜。酒的味道有點像是孝感的那個米酒,隻是有些酸度,還有甜味又不似啤酒。菜是蘿卜燉雞,青菜豆腐,還有一條鹹魚。最後一碗是餺飥——麵條,應該是主食,含有大半粟米粉的麵片已經放坨了。李正是個講究吃的人。過去受苦的日子裏,吃過太多的苦。自從認識餘儷,苦日子到頭了。李正最不喜歡吃的菜是胡蘿卜、冬瓜和西葫蘆。第一次去餘儷家,這三樣都出場了,把李正恨得牙癢癢。原打算捏著鼻子吃一頓。不過,以往難吃的幾樣菜竟然搞出花來了,令李正放下矜持,頻頻舉筷。此次就改變了家裏的菜譜。餘儷是家傳的廚藝,往往能化腐朽為神奇。一樣簡簡單單的食材能令全家吃得津津有味。但也養刁了李正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