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道,“做了皇帝想成仙”。秦始皇正是這樣的人物。清人丘瓊山《綱鑒合編》曾說,“始皇既平六國,凡平生誌欲無不遂,唯不可必得誌者,壽耳。”徐福便投其所好,編織神仙之說,聲稱海上有仙人仙藥,吃了仙藥便可長生不死。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大隊人馬在泰山封禪刻石,又浩浩蕩蕩前往渤海。抵達海邊,秦始皇登上芝罘島,縱情濃覽。隻見雲海之間,山川人物時隱時現,蔚為壯觀,尤令秦始皇心馳神往。這種景象,本來是海市蜃樓,但方士為迎合秦始皇企望長生的心理,將其說成傳說中的海上仙境。徐福乘機給秦始皇上書,說海中有蓬萊、方丈、贏洲三座仙山,有仙人居住,可以得到長生仙藥。秦始皇大為高興,隨後根據徐福的要求,派重男、童女數千人隨他出海求取仙藥。他本人也在此留連忘返,等候徐福佳音。然而,等來的隻是徐福空手而歸。徐福自稱見到海神,海神以禮物太薄,拒絕給予仙藥。對此,秦始皇深信不疑,增派童男童女3000人及工匠、技師、穀物種子,令徐福再度出海。秦始皇則不肯離開,一直等候3個月,不見徐福消息,才悵然而回。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再次來琅琊。當年徐福入海尋找仙藥,已經九年過去,一直未來歸報。當即派人傳召徐福,徐福連年航海,耗費很大,擔心遭到重譴,奏告秦始皇,“蓬萊仙山確實有仙藥,出海時常遇大蛟魚阻攔,所以不能到達。請派弓箭手一同前往,見到大蛟魚用連弩射擊。”秦始皇下令入海時帶足漁具,自己也準備了連弩。海船由琅琊起程,航行數十裏,經過榮成山,再前行到芝罘時,果然見到大蛟魚,當即連弩齊射,大蛟魚中箭而死,沉入海底。秦始皇認為此後當可無虞,又命徐福入海求仙藥。這次,秦始皇再也等不到徐福音訊了。當年秦始皇病死於沙丘,而徐福“得平原廣譯,止王不來,”一去再也不回了。
而關於秦始皇修建自已的陵墓,就有這麽一個傳說。當他坐在寶座上,沉醉在一片萬歲呼聲中時,曾幻想永遠不離開人間和豪華的宮殿,於是聽信了方士們所編造的東海中有蓬萊、方丈、瀛州三座仙山,上邊居住著仙人的美言,並派方士徐福帶領數千名童男童女,到海中的仙山上求取長生不老的仙藥。但是徐福一行入海後就再也沒有回來。後有民間傳說,他們來到了現在的日本國定居,傳宗接代。以後,嬴政也認為“長生不死”的“神仙世界”是信不住的事,所以他轉而特別重視自己陵墓的營建。
因此,嬴政自即位後不久就開始為自己修建陵墓,直到他去世才收場,前後共用了37年,大規模的修築是在統一後的10年,由丞相李斯督率72萬刑徒和奴隸,傾國力修造。史稱陵高50餘丈,周5裏餘,墓基極深,並用銅液灌注……
徐福作為者名的方士,顯然是參與了秦陵的策劃。說不定,建造秦陵的圖紙,就是出自他的手。
從他徐福同情人民來看,對秦始皇的暴政肯定是深惡痛絕的。在他看來,埋入秦陵的財寶,都是人民的財寶。隻要有機會,他都希望還寶於民吧?
如果是這樣,徐福定然會在日本留下了秦陵的構造圖。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藏寶圖。
日本鬼子一直未能攻入秦地,不可能直接去盜秦陵,而通過打著抗日旗號的宣迪英來實施,不愧是一著高棋。對宣迪英而言,這也是一件順水推舟的大好事。如果事情敗露,他則可推到日本人身上。
追到夜半,追到旬陽壩了,龔破夭發現神山和木龜也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他倆到底要跑到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