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是清朝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被並稱為“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兩江總督,他也是湘軍之父,是湘軍的創立者和統率者。曾國藩一生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在文學、軍事、學術思想等方麵都有極高的成就,是晚清道光、鹹豐、同治年間政治、軍事、文化上極有影響的代表人物。有人說,如果以人物斷代的話,曾國藩是中國古代曆史上的最後一人、近代曆史上的第一人。
梁啟超曾這樣評價曾國藩:“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鑠今而莫與京者……”毛澤東也曾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蔣介石對曾國藩更是頂禮膜拜,認為其為人之道,“足為吾人之師資”,“其著作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他還將《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終生拜讀不輟。徐中約則在《中國近代史》中這樣評價他:“曾國藩的政治家風度、品格及個人修養很少有人能予匹敵。他或許是十九世紀中國最受人敬仰、最偉大的學者型官員。”
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現代化建設的開拓者、修身齊家治國的千古完人、中國傳統文化持家教子的最成功者,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人格精神的典範式人物,更是深刻影響數代人的精神偶像。
一般人在看曆史人物的時候,會不知不覺地去重視他的時代背景,這點當然很重要,可是年代、地名等其實與我們並沒有太大的關係。我講曾國藩,會采取不同的方向,也就是說,關注點不在時代背景這類問題上,我比較重視的是他真正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曾國藩在曆史上爭議很大,但是他確實有一些公認的出色之處,比如為官、治家、修身,這些都是深受人們欽佩和敬仰的。
第一節 人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一、人隻是死後是龍是蟲的區別
做人,其實都是大同小異。人有生必有死,沒有人能夠例外,人生所不同的隻是過程。每個人,尤其是我們中國人,生下來都是一條龍,隻是死後到底是龍還是蟲的區別。任何人生了一個孩子,人們都說他是天賜的嬰兒,說他是要擔當大任的人。現在如果趕上龍年,很多人都想生小孩,其實這是很不妥當的,因為這實際上是在害自己的孩子。龍年生的人多,將來考試的人多,找工作的人多,孩子的競爭者自然也就更多。我們以為是對的,其實經常是錯的,我們以為是錯的,反而往往是對的,這是現代人最大的悲哀。可是大家就是相信那些錯誤的想法,那有什麼辦法?隻能自作自受,怪不了別人。有一句話叫“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就是說不要盲目從眾,你也少去傳播不正確的說法,這也是功德。
孩子出生了,作為父母,我們對他有期待,有希望,這沒有錯。可是到最後,孩子臨死時,任何人都會對此回天乏術,他最終還是會入土為安,他的一生也就這樣結束了。所以人與人不同的是過程。但現代人不重視
過程,現代人更重視結果。無論做什麼都是贏了就是贏了,輸了就是輸了,完全不在乎是怎麼贏或怎麼輸的。人生應該重視的是過程,而不應該是結果。因為結果往往不是我們所能控製的,我們所能掌握的隻是過程,在過程中如何做好每一件事。
大家都知道,《易經》是一部專論“八卦”的書。《易經》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即為八卦兩兩相重而得),每卦由六條線條組成,這些線條稱為“爻”。“爻”象征事物性質與現象的錯綜複雜。所以孔子說:“爻者,言乎變者也。”“——”稱為“陽爻”,用“九”表示;“— —”稱為“陰爻”,用“六”表示。六爻的位置稱為“爻位”,自下而上分別為“初”“二”“三”“四”“五”“上”。從下至上分別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這六爻代表事物發展的六個階段。每個爻題就是由陰、陽爻數字名稱,即六、九和爻位名稱組成的。如乾卦自下而上分別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爻。
其實,每個人生下來都是乾卦。為便於大家理解,我在這裏畫一個圖:隻要有一個爻變動,整個卦就會變成不同的卦。《易經》的乾卦、巽卦、兌卦、離卦、坎卦、艮卦、震卦、坤卦這八卦,都是由乾卦變出來的。乾卦的初九爻一變,就變成第44卦——姤卦;九二爻一變,就變成第13卦——同人卦;九三爻一變,就變成第10卦——履卦;九四爻一變,就變成第9卦——小畜卦;九五爻一變,就變成第14卦——大有卦;上九爻一變,就變成第43卦——夬卦。我們常聽人說“變卦”,也就是改變主意的意思,實際上人是很容易變卦的,隻要起心動念,就會變卦,因此沒有固定的卦這一說。世界上的事情都是變動不居的,隻要差一點,整個就會改變。有人常說“變一點沒有關係”,其實怎麼會“沒有關係”,絕對有關係,任何事物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
我們知道,曾國藩的一生,其實也是有很多因素牽扯著的,他實際上很容易走上斜路,但是他沒有。那他是怎樣使他的一生那麼成功的呢?這是真正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也是我們後麵會著重關注和討論的問題。
二、每個人一輩子都隻喝兩杯酒
每個人的一生其實都是一條曲線。如果這條曲線最後是往下走,那就是晚節不保。很多人年輕時飛黃騰達,可是到了晚年一敗塗地。其實我們倒情願這條線一直是從下往上走的,雖然一開始是穀底,但是沒有關係,始終都會朝好的方向發展。最怕的是越走越向下,那會很糟糕。
每個人的一生也都是起起伏伏的,為什麼?因為老天是公平的,它不可能讓你一直都走得很順,也不可能讓你一直都走得不順。每個人一輩子隻喝兩杯酒:一杯苦酒,一杯甜酒。關鍵就看你怎麼喝,你先把甜的灌下去喝光,後麵就會受罪。其實我們寧可年輕的時候受點罪、吃點苦,然後隨著自己成長,以後就會越來越輕鬆。
不要怕孩子吃苦,這是現在為人父母者應該注意的一點。過分愛孩子,最後隻是害孩子。孩子一點苦都不能吃,那他長大以後要怎麼生活呢?父母不可能跟隨子女一輩子,這句話,做父母的應該牢記於心。
我們來看曾國藩的人生曲線,他30~41歲到一個頂點之後開始往下走,而且曲折不堪,從50歲起又開始往上走,最後到62歲善終。人生就是一條曲線,每個人都是經過中間的種種曲折,最後走完自己的一生。
曾國藩有十年時間吃盡了苦頭,要死死不得,要活活不了。從41歲到50歲,這整整十年,是他一生中最艱難、最痛苦,但也是他最成功、最幸運的一段時期。他被尊稱為“大清中興名臣”“湘軍之父”“東南之王”“儒學大師”。其實“湘軍之父”並不是他,而是羅澤南,是羅澤南把這個稱號讓給曾國藩的,這裏麵有一段故事,我們後麵會專門講到。
我之所以會提到這件事,主要是想說,當你修煉得很好的時候,壞人碰到你都會變為好人;而當你修煉得不好的時候,所有好人遇到你統統變為壞人,那你的處境就會很艱難。其實一切都在於你自己的感應,而不是別人存心要對你怎麼樣。因為曾國藩能讓眾人心服口服,所以羅澤南也願意把“湘軍之父”這個稱號放在他身上以錦上添花。
曾國藩之所以有這麼高的名望,可以說,就是因為有這十年的鍛煉。他一生中最了不起的就是那十年受盡了千苦萬難。所以說這也是他一生中最成功、最幸運的時期。如果沒有這十年的鍛煉,他後來很可能就不會修成正果。中國人所講的“修成正果”,其實就是善終、好死,但是要想得到好死,卻是非常不容易的。
其實人應該受苦,吃苦就是吃補。經常有一些年長的朋友問我應該怎樣養生、怎樣保健之類的問題。其實一個人到65歲以後,隻要記住三句話就夠了:第一句話,絕對不要吃好;第二句話,絕對不要吃飽;第三句話,絕對不要跌倒。就這麼簡單。其實很多事情是很容易的,但一定要靠自己,不能單純靠醫生,別人都是靠不住的。養生保健也要靠自己多加注意,光靠醫生是不頂用的。千萬記住,隻有自己最可靠。
再來看看我們普通人的人生曲線。有些人的人生曲線是到後麵就往下走,有些人的人生曲線則是到後麵還依舊持續平緩發展,還有的人的人生曲線隻畫了一半,比如早逝了。所以大家有空的時候可以畫一畫自己的人生曲線,看看自己已經走過的曲線是怎樣的,以及接下來要怎麼繼續走完,這就叫自我改造命運。這是用很科學、很實際的方法把你從以前到現在以及未來準備怎麼走的情況,很清楚地展示出來,讓你自己心中有數,也能指導你更好地走完接下來的人生旅程。如果你會卜卦的
話,也是可以去卜一卜自己的本命卦的,這樣你就能大概知道你這輩子是要來幹什麼的。我不知道曾國藩有沒有卜過自己的本命卦,但我知道他很懂《易經》,這一點可以從很多地方得到印證。他完全是把自己的命由蹇卦改成了恒卦,否則按蹇卦走下去,他的一生是會很慘的。當年曾國藩如果去卜了自己的本命卦,卜出來的會是乾卦和蹇卦這兩個卦,曾國藩的本命卦是乾卦,然後變成了蹇卦。乾卦代表的是帝王,是君子,他也的確有皇帝命。可是後麵卻變了,變成蹇卦,充滿災難、困窘,他就寸步難行,左右為難,辛苦異常。就是這一變,讓他有十年差點活不下去。幸好他自己努力給自己轉運。
這告訴我們,一個人是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的。但是千萬記住:隻能你自己改,別人改不了。心念的轉變,行為的改變,完全是自己的行為,別人是幫不了你的。
人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其實也很簡單。因為“相由心生”,相一變,命就會變了。所以最終要改的是什麼?是你的心。心是什麼?心就是觀念。你隻要觀念正確,你的命整個就變了。這說起來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是觀念要變,隻能你自己主動變,別人誰有辦法替你改變你的觀念呢?相隨心轉,自改造命。乾卦到蹇卦是本命,蹇卦到恒卦就是造命。所以我刻意在這裏用了一個“轉”字(見圖6),就是想告訴你,你自己要去轉變,你活到現在,應該知道過去走的是什麼卦。那你願不願順著命運一直走?願意,那就心甘情願一直這樣走下去,不要抱怨;不願意,那就趕快改變,越早改越好。
曾國藩後來又轉成了恒卦,恒卦是什麼?恒久,不易。所以他能夠善終,這就很不簡單。如果隻看他的八字,我相信,他是會不得善終的。一個人無緣無故把自己的名字改得聽上去那麼強硬幹什麼?(曾國藩把自己的本名“子城”改為“國藩”)那就是他自己在“轉”。“國藩”就是為國藩
籬,那別人聽了這個名字,會不會提防他?當然會。所以連皇帝都怕他,皇帝覺得“你要為國藩籬,那我算什麼呢?”可是那時候他才28歲,他又怎麼知道改名字也會後患無窮呢?一個人千萬千萬要記住,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這句話一定要放在腦海裏。所有的事情都是你自己造成的,所有後果也隻能由你自己去承擔。
第二節 曾國藩把自己的命改了
曾國藩1811年(嘉慶十六年)11月26日(農曆十月十一日)生,為什麼還要注上農曆十月十一日?就是因為他了不起,如果他不是了不起,這些日期根本沒有人會理會。我說這話的意思是,人活得有沒有價值,要看你死了以後別人會不會重視你是哪年哪月生的,你的家鄉住址是哪裏,你的生平事跡有哪些。比如我們知道曾國藩是湖南湘鄉人,他的乳名叫寬一,本名叫子城,字叫伯涵,號叫滌生,28歲的時候改名為國藩,死後諡文正,等等。
人活著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人死了,看起來沒有什麼,死後名聲才是最重要的。中國人不爭一時爭千秋。現在很多人忙活一輩子,精疲力竭,看上去很熱鬧、很有貢獻,但可能死後二十年之內就銷聲匿跡了,那基本就等於白忙活了。可是老子隻寫了五千餘字的《道德經》,不得了,到現在還“活”著,我們對他依然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才叫作人生價值。口袋裏有很多錢又能怎麼樣?遲早會花光;身體很好又能怎麼樣?最後還是會被裝進棺材。
我們要留一些東西給後人。台灣街上的乞丐經常說的幾句話裏蘊藏著深刻的智慧。“好心”,是說人要憑良心做事;“有度量”,是說人要能夠寬恕別人的錯誤;“拿一些來分”,就是說人要跟人家分享。所以不要以為乞丐沒有學問,乞丐其實是最有學問的人。他用三句話就把所有道理都講完了。他提醒你做事要憑良心,要舍得把東西拿出來與人分享。有時候,其實寶貝就在我們身邊,隻是我們沒有發現罷了。
曾國藩不但把曾家的地位提高了,把湖南的地位提高了,把他“國藩”這兩個字的名望提高了,他還留給我們很多財富。這些財富當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呢?就是——識人用人。識人用人是他最大的本領。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叫知人善任。所以為什麼說“為官要學曾國藩”,因為他會看人,他會用人,而不是樣樣都是自己在做。什麼事都是自己做是不行的,你怎麼可能什麼都做得好呢?“無所不至管”,樣樣管,肯定管不完。現在知人的人很少,會用人的人也不多,那人類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了呢?這是值得我們去探討的問題。
一、屢考不中:最妙的就是連考不中
曾國藩一開始走的是乾卦,乾卦的初九爻,爻辭是“潛龍勿用”。(卦爻辭,即係於卦形符號下的文辭,其中卦辭每卦一則,總括全卦大意,爻辭每爻一則,分指各爻旨趣。)很多人看到“潛龍勿用”就可能會笑說:“哎呀,潛龍勿用,意思是有才能不表現,那不就跟沒有才能一樣嗎?這根本就是廢話。”像這種話,大家以後少聽為妙,因為說這種話的人根本就不懂。
“潛龍”,比喻人隱居不出,靜處不動。遇此爻,不可有所作為。中國人說“潛”,其意思就是要用,如果你不用,那你連“潛”也不必了,你就沒什麼前途可言了。“勿用”不是不用,而是暫時不要用,但最後該用的時候一定要用。中國話沒有那麼容易解釋的。現在都隻按字麵理解,“‘潛龍勿用’,意思就是不要用,既然不要用,那你的才能用來幹什麼呢?”這聽起來很有道理,實際卻害人不淺。
曾國藩16歲以前,隨他爸爸曾麟書讀書,曾麟書是誰?如果沒有曾國藩,誰都不會在乎他是誰。曾國藩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這裏。因為他,我們不得不對他的父親也表示一點敬意,認為他會教孩子。這就叫“大孝尊親”。一個人真正的大孝表現在,因為你,你們全家人乃至整個家族都出了
名。但是出名有兩種:一種是出好名,一種是出臭名,出臭名就糟糕了。現在社會上每天都在不斷湧現出各種“紅人”,他們也應該問問自己:“我的名是好名還是壞名?”
曾國藩16歲的時候,參加長沙府童子試考了第七名。現在有些父母可能會說:“你應該考第一名,怎麼才考第七名?”可是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卻不一樣。曾國藩考了第七名,他反倒覺得這孩子還不錯,就把曾國藩專門送到一位老師那裏去好好學習。曾國藩20歲起在衡陽師從汪覺庵。曾麟書覺得這還不夠,要讓曾國藩接受更好的教育。於是,21歲時,曾國藩入湘鄉漣濱書院。隨後,23歲中秀才,24歲入嶽麓書院,中舉人。24歲中舉人,已經很不錯了,美中不足的是,名次都並不靠前。而最妙的是25歲、26歲考進士,都沒有考中,名落孫山。
這樣好不好?當然好,這是他一生最大的幸事。如果他一路順利,依我看,曾國藩不可能成為他後來所成為的人。人一生太順其實並不一定是好事情,因為大器往往是晚成的。曾國藩如果沒有經過這些坎坷,很難有後來獲得的那些成就。他一直到27歲,都是在“潛”。曆史上有誰“潛”這麼久的?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諸葛亮,諸葛亮整整潛了27年。他一直堅持“不適合我出來,我寧可不出來,我不是那種有官就要當,有事做就要做的人。不適合,我寧可藏起來”。隻有這種人,等到他“下山”以後,才會有了不起的表現。
沒有準備好就居高位,這種人是最可憐的。我們今天誰都知道“Are you ready”,這句話怎麼翻譯?現在普遍的譯法是“你準備好了嗎”,這就太膚淺了。什麼叫“你準備好了嗎?”是行李準備好了沒有,還是什麼準備好了沒有?“Are you ready”,是指“你心中有數嗎”。你心裏有個數沒有,有個譜沒有,沒有的話,寧可不做,寧可不要。“人要舍得”,這句話誰都會說,但是一到關鍵時候,就都不知道了,糊塗了。有人問“Are you ready?”你馬上回答“耶”。這樣沉不住氣肯定不行,甚至很有可能是去“赴死”。而安安靜靜的,不說話也不回答的人,才最可能有大才。在我們這個時代,大家一定要小心,一不小心就可能會掉入漩渦,一不小心就會被害,因為很多在社會上廣泛流傳的話都是很膚淺的,完全沒有深度,也經不起考驗。大器是晚成的,你急什麼?有什麼好急的呢?慢慢來嘛。
二、結婚生子:該做的事絕不能拖拉
曾國藩25、26歲這兩年沒有考中,是好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樣他就有工夫考慮養育子女的事了。
29歲,長子紀澤出生。他這時候別的事情不忙,而是抓緊生孩子,這有很重大的意義。老實講,一個人在這個階段不盡快把孩子的事情解決好,後半段再要做事情,就會很麻煩。如果早不生,等到臨終的時候,可能就會很後悔。因為父母年紀太大,孩子年紀太小,這是人生的遺憾。曾國藩死的時候,我們後麵會講到,紀澤一直在旁邊陪他。曾紀澤也為國家做了很多事情,為什麼他也那麼有出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父親曾國藩常把他帶在身邊,邊帶邊教。其實父母的責任就是這四個字,現在很多人卻不這樣做。有的父母說“不帶他,他才會自主”,“不用教,他什麼都會”,還有的甚至說“教也沒用,他不聽”,“現在的情況變了”。但這哪裏是情況變的問題?每個時代都會變,不同代人當然不可能完全一樣,但有一些根本的東西是不應該也不會變的。做父母的也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如果完全“無為”,對孩子放任自流,那父母的責任、作用又體現在哪裏呢?小孩子懂什麼?你如果完全順著他,他就可能整天打電動、玩遊戲,那肯定不行,所以你必須要跟他講清楚道理。
我孫女買手機的時候,我們就很清楚地告訴她:“這部手機你隻能用來做一件事,就是打電話給媽媽,不能用來做其他的。”於是她就不用手機了。你一定要給孩子交代清楚。你如果很爽快地說,“這很好玩,你拿去玩吧”,那結果就可能會很糟糕。“你不可以讓任何人知道你有手機,你不可以讓任何人知道你的電話號碼,否則你會忙不過來的。但是你不能沒有手機,為什麼?因為你有時候需要跟媽媽聯係,媽媽會擔心你的安全。”這樣跟她講清楚就好了,這就叫“道”。
現在時代變了,應該想著怎麼去有效地因應,采用什麼方式才能讓孩子更容易接受,這些才是父母現在應該考慮的問題,這才是為人父母應該抱的態度,而非輕易就氣餒或者放棄。
一個人該做的事情要盡快完成,不要拖拖拉拉。該結婚生子的時候,就要結婚生子。可是我們很多現代人在這點上很麻煩,二十幾歲的時候說“還早”;三十幾歲的時候說“怎麼這麼快”;四十歲的時候說“找誰啊”;最後到了五十歲,隻能說“算了,一個人過日子”。這是自己耽誤自己。該做什麼事就要做什麼事,不可以找理由騙自己,騙自己最後是害自己,害不了別人。而且你這樣拖,有沒有想過父母的感受呢?老實講,今天的父母最後是兩個字——寒心。“不要講了,講了也沒用,隨便他”,這是很令人難過的。其實這樣就已經是不孝了,正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