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掃地為業 第三十二章 經世致用(1 / 3)

急促的鳴金聲響起:“考生起立,考官收卷!”

一個半時辰,也就是後世的三個小時,比任何一科的考試時間都要寬裕,對於有些人來說時間還是不夠用,對於另一些人來說卻度日如年,還有些人則意猶未盡。

考生依次走出轅門,各有個的心情,人生百態。在外等候的看客或家屬早就等不及了,有些都坐在地上睡著了,頓時都圍將上來問這問那。

有人乘機大發牢騷,向群眾抱怨,聲討……

有人則叫來書童拿出紙筆,乘著記憶還清晰,把試題一字不落地默寫下來。

有人或來自遠方,孤自一人,搖著頭,怎麼來的就怎麼回去,竟然也不等發榜了。

……

反正考後的遝氏城比考前還要熱鬧幾分,茶棚飯館,街頭巷尾,田間地頭,似乎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人都在討論科舉考試這件事。有人悔恨不迭,後悔自己沒有去參考,要是去了自己準能答上來……

當日,玄曄便直接在軍營展開閱卷工作。試卷的第一部分是客觀題,答案唯一,好辦,底下的吏員就能辦妥,不用勞動他親自動手了。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則由諸葛昝等少數大吏進行初步篩選,將優秀的試卷略作一個分類和排名,答案隨意、字跡不清或白卷則放在後麵,再交給玄曄親自審定,敲定最後的得分和名次。

隨著時間的推進,一份份比較優良的答卷陸續呈上玄曄的案頭,所謂的優良就是第一部分術數題答對一半以上,第二第三部分基本沒有空白,之所以要求這麼低,是因為他不想錯過任何可能的人才,即便是偏才。

可是,現實卻不怎麼如意。時間一分一刻地過去,夜幕降臨,已有數十份答卷在他眼下流轉過去,他漸漸發現一個現象:

術數優秀的考生,一般諸子部分不行;諸子部分答得不錯的,術數又比較難看;策論部分能夠入得玄曄法眼的更是鳳毛麟角,也還隻是能入眼,能讓他動心的、眼前一亮的,一個也無!反倒多得是道德仁義、虛言大話,要不就是因循故事、老調重彈,甚至連鬼神都抬出來了,有一人或怕玄曄看不懂,竟還附上了一副手繪的圖讖!

玄曄不禁生出感慨:“天人感應,讖緯之學,看來把時人禍害得不輕啊!東漢的儒家,真會玩兒。”

他扭了扭脖子,揉了揉太陽穴,身子也有些發麻,起身走一走。來到隔壁的閱卷場,幾十個吏員還在批閱試卷,按上、中、下三擋分類,一份試卷要經過三人之手,再由諸葛昝複查一遍,最後才遞到玄曄的案頭。

就在這時,場中眾人先後鬆一口氣,或道:“終於完事了。”

剩下的所有考卷都彙集到了諸葛昝的案上,分作三撂,看起來很明顯:下等貨占了六成,中等貨占了三成以上,上等貨不到一成,隻有寥寥一二十份。

“怎麼樣了?”

諸葛昝道:“這一批加上前一批,一共五百九十五份,全部批閱排序完畢,就等主公最後定奪。”

“好,諸位都辛苦了,都回去吃飯休息吧。”

“屬下告退。”

玄曄又問諸葛昝:“裏麵有沒有幾個特別一點的?”他隻能用“特別”來形容,因為所謂的“好壞”現在連他自己也分不清了,比如前麵有幾篇裝神弄鬼的文章,忽悠得他差點就信了。

“特別?”諸葛昝沉思一會,忽然想起,“哎,還真有那麼一個。”然後拿起第二檔最上麵的一份試卷,道:“這一份讓我考慮了還一會兒才決定的,您看看。”

玄曄看向諸葛昝所指之處,即諸子部分的第一題:孫子十三篇,為何以“計篇”為首,“用間”做尾?

答:孫武子曰,“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是為開宗明義也。欲言兵,必先言國。為何而戰?為利而戰,戰必言利,言國之利。國可戰耶,不可戰耶,可戰而勝耶?故必先經以五事,道、將、法、天、地,運籌帷幄,然後定戰略。戰略定,方能戰,或伐謀,或伐交,或伐兵,或攻城,乃可以情而動,順勢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