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親愛的可愛的看官大人:
隨著《技術宅推理之真相的精度》連載結束,《技術宅推理》整個係列故事圍繞徐木升和秦若瑩兩位主角的感情主線終於圓滿禮成。雖然這麼說我的心裏也萬分不舍得,但短時間內確實是要告一段落了。
由衷感謝各位長期以來對《技術宅推理》以及我個人的支持、陪伴、包容和鼓勵。寫作是一條漫長而孤單的旅途。獨行穿越荒蕪的曠野,我看到有光照亮遠方的綺麗,那你們的期待,始終給予希望,始終給予力量。
在此,鄭重的90度拜謝!
後覺
2020年4月30日
從15年春一個偶然的念頭一次衝動的提筆,到19年秋整個係列七個故事150餘萬字的完結,五年時間裏果真是經曆了一場遍布荊棘又風光綺麗的旅行。就我個人而言,這是一次超越自我的究極挑戰,一場勇往無前的盛大冒險。(說得真好聽!明明是自己挖坑含淚填!)
我覺得十分有必要進行一次全方位總結。其中有我作為作者對故事和角色的理解以及幕後心路(算是官方說明吧)。如果各位不嫌棄我囉嗦,歡迎圍觀,吐槽,批評,指正。鑒於內容較多較雜,我以問答的形式闡述如下:
1) 想寫什麼樣的故事?
我個人開始看網文大約是在03年,那時候的網文浪潮剛起步,絕大部分作品是西式風格的奇幻。個人寫的第一本其實是《刀與劍的彼方》,受遠古前輩們的熏陶,那是一本標標準準的西方奇幻。秉承寫完再發保證質量的態度,等寫完才發現網文的風潮已經變了好幾輪,各大文學網居然已經沒有“西方奇幻”這個分類了。因此拿出來發表時,和編輯談的合同也是不要保底,不要推廣位,隻要掛在我名下不砍文即可。
不過畢竟是自己的孩子嘛,心裏還是喜歡的。我個人在《刀與劍的彼方》上花了很多心血,如果說《技術宅推理》包含有一些我個人對社會對感情對生活的態度和理解,那們《刀與劍的彼方》就是我青澀的青春和青澀的幻想。雖然西方奇幻這種文風已經不流行了,但內容上我覺得還不錯,同時也感謝構造她的接近200萬字淬煉了我的文筆。有一位看過《刀與劍的彼方》全文的編輯中肯地說“前後差距有點大”。如果沒有這段經曆,我的文筆估計還停留在高考作文水平。
不過呢,作為一個有朝九晚五工作的上(da)班(gong)族(zai),在寫《刀與劍的彼方》的時候我明顯感覺到這種綿長的最終目標不太明確的無限流網文不適合我,主要是在妥善對待家庭和工作之後精力就有點跟不上了,其次是我個人的做事風格是希望有始有終的,沒有目標心裏總是不踏實。(可能是對工作中的各類計劃以及KPI產生了奴性,悲哀!)
因此一開始寫《技術宅推理》的第一個故事《45秒消失》的時候,其實隻是一時手癢想寫一個單本的中長篇推理故事。沒想到寫到一半時發現架構和設定很不錯,而且對人物也形成了深厚的感情羈絆,加上手頭又有一些關於案件的素材準備,於是擴展成了現在大家看到的《技術宅推理》係列。
我想,後期我寫故事,要麼是單本,要麼是有明確主線由多個單元故事串聯起來的係列。那種無限綿長動輒千萬字的大部頭,恕我寫不來,寫不來……
2) 為什麼寫推理,以及對推理的理解?
就如我前麵說到的,我自己從沒有將自己定位於“推理作者”,決定去寫一本推理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推理大多數都是單本的,符合我在經曆過《刀與劍的彼方》的曆練之後對自己寫作方向的定位(壞笑)。不過我確實是重度的推理迷,看得不少,也深入思考過,所以對寫推理還是有一點點自信的。下麵我就說一下我個人對推理的理解:
推理起源於西方,閱讀的樂趣點在於推理解密,以各類手法為核心,強調邏輯。走這個路數的推理被稱為“本格推理”,是最經典的最傳統的推理流派。寫“本格推理”必須遵循一個核心原則,既“故事中偵探所見需原樣展現與讀者”,也就是說讀者和偵探所獲得的信息是一樣的。在平等的信息環境下,讀者還處在迷茫狀態,偵探已經有條有理地做出最終的分析,才能給予讀者恍然大悟的快感,這是閱讀本格推理最大的樂趣所在。不能說在偵探最終揭露犯人時突然蹦出一些之前提都沒提到過的事情,那就沒意思了。但僅僅就是這麼一條,親身體驗之後發現想要做到真的很難。線索說得太明讀者一眼看穿,一帶而過等於沒說。如何讓讀者有印象又不看破,尺度極難把握。小小吐槽一句,市麵上號稱是嚴密推理的,仔細品讀下來其實很多都是不嚴格符信息平等的核心原則。就我自己,雖然一直在堅持,但也不是做得很好。
本格推理從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就陷入了發展困境,受製於信息平等的原則,寫作門框高隻是其次,主要原因是經過各位大神的精彩演繹之後核心手法(行凶套路)逐漸被挖掘殆盡。密室、孤島、雙子等經典模式被用了一遍又一遍,為了形成案件所需要的特殊環境,一些故事的鋪墊顯得很刻意(大雪前進山、台風前上島,明顯是zuo啊!)。以前就看到過有帖子說《柯南》和《金田一》有類似甚至雷同的案子,各自粉絲為此還撕得很厲害,紛紛指責是對方抄襲,其實帖子裏所提到的那些手法在更早年的作品中已經出現過,《柯南》和《金田一》都是借鑒者。
當本格流派因手法匱乏陷入困境,推理作家們冥思苦想著新的方向。上世紀50年代,日本興起了一個新流派,不再拘泥於手法,而是反應社會現象,積極表達作者自身對社會對人生的理解、對政府對政治的訴求,揭露社會的黑暗和醜陋起到警示作用,這種類型的推理稱為“社會派推理”。廣義上來說,用一種包容的心態看,輕手法的推理故事都可以歸於社會派,但是真正的“社會派推理”在弱化推理的同時一定要表達一種明確的思想,否則意義就不大了。
這裏,如果各位有興趣去感受一下最典型最純粹的社會派推理,強烈推薦橫山秀夫先生的《半落》。《半落》這個故事我讀開頭覺得吸引力不強,勉強撐到中間無聊得幾次想要棄書,本著“既然想寫推理就當課文讀完”的想法強行讀到最後,一下子就覺得自己被點化了。我記得很清楚那天是十一小長假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工作氣氛比較閑散,我避開同事走到陽台看風景,平複自己的淚光和心情。然後晚上我又忍不住看了一遍,和之前的感受完全不一樣,細節拉滿,回味悠長。
說完了推理的分類,我們再來聊一下推理的發展。推理一直是分類裏的一個大項目,但進入我國之後發展並不算順利。其中有一個繞不開的因素,我們國家的法律不認可偵探的存在,而偵探恰恰是推理的核心。偵探的職能雖然可以被警察所替代,但就故事性來說,人們對警察的固有形象是嚴肅的,是高光偉的,不利於情節展開,不適合調侃,也就不容易寫得生動。(關鍵是政策也不允許。我這麼說會不會被封?)
不過國內的推理作者依舊做出了很多有意義的嚐試,大致歸為兩個方向。第一種是和靈異、恐怖、光怪陸離的元素結合到一起。我個人覺得隻要寫得精彩就是好故事,但是讀者們必須理解,這麼一結合之後閱讀的爽點就變了。推理本源的樂趣是和偵探一起解密一起破案。而此類與靈異結合的故事,其樂趣在於前期布局的驚悚以及探索過程中的獵奇,邏輯的嚴密性請不要強求。我覺得此類故事很適合稱歸類於懸疑、驚悚,但已經不算是推理。
第二種是和言情結合到一起,大篇幅展現男女主角的感情糾葛,甚至破案隻是過程,感情演進是核心,被稱為“懸愛文”。對於這種我也是樂於看到的,畢竟偵探、警察也是人,人是感情動物,愛情一直是所有人所以藝術都繞不開的話題,挺好!隻不過有些文的推理環節過於薄弱,對於重度推理愛好者來說稍顯乏味。當然這樣的文也有積極的一麵,就是通過愛情元素把以前不看推理的言情向讀者拉進了推理圈。說到這裏,我不得不說到我非常喜歡的一位國內推理女作家“鬼馬星”,她的作品人情味很重而且一直堅持硬推理,每次我都看得津津有味。隻可惜天嫉英才,斯人已去……含淚推薦《貓的複生》。
好了,囉嗦了這麼多,我在動筆寫《技術宅推理》的時候(其實是改主意打算寫成係列的時候)是怎麼對全係列風格進行定位的呢?
首先吧,既然是嚐試寫推理,我要求邏輯嚴謹,盡可能遵守信息平等的核心原則。
其次,我不想把案子設計得太刻意,同時我還希望我寫的案件能起到一些警醒作用,體現社會性。
然後,我自己就是上班族,深知生活壓力大,難得的休息時間希望能短暫脫離現實,讓緊繃的精神得到放鬆。而我也知道一些讀者,特別是女生,因為害怕血腥暴力,不願意嚐試推理(當然這是對推理的誤解)。因此我要求這一係列故事的基調是輕鬆明快的,偏向歡樂的。
最後,既然是係列故事就得有主線。我當時能想到的主線有兩種,一是以男女主角的感情糾葛為主線,二是設計一個善於犯罪的幕後大boss貫穿全局。綜合考慮之後,我選擇前者。感情線有助於豐滿主角的形象,在緊張的辦案之餘融入生活化的氣息,全文風格會明亮很多。相反,啟用一個幕後大boss必然要設計更深層次的陰暗情節,整個文風很可能因此變得壓抑,而且一旦處理不好還會顯得很假。雖然作為男性作者,我真的不擅長寫感情戲,但我願意做出嚐試。
那麼,肯定有人會說後覺你好貪心!什麼都想要!
沒錯,不過我也因此得到了報應(笑中帶淚)。正因為設計指標有一點複雜,為了達到要求我在實際寫作過程中遭遇到的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難。還好在犧牲掉大量的頭發和睡眠之後,總算是從坑裏爬了出來,反身把坑給填平了,自我感覺還蠻不錯。
我不求《技術宅推理》歸於本格,歸於社會,歸於懸愛。我隻希望她是一個有趣的可以給各位帶來快樂和正能量的故事。
3) 辛苦的完本之後,寫作手法上有什麼值得總結的嗎?
動筆之前,我其實想到過寫推理會有難度。但隻有親身經曆之後才深刻理解,真的是難!折磨死人的那種難!
推理,不論是本格還是社會,核心都是一個具體的案件(事件)。設計一套相對複雜且邏輯嚴謹的案件本事就很難。
好不容易構思出了案件邏輯之後,如何在滿足信息平等的核心原則下把它講述出來更是極大的挑戰。
我必須小心謹慎的安排觀察視角,同時進行大量的細節描寫以達到木藏於林的效果。可大量細節描寫又會顯得瑣碎囉嗦,嚴重拖慢節奏。於是又得設計包袱把這部分變得有趣。再加上還要穿插男女主感情主線。因此一開始我的思維很亂,不知道從哪裏下手。
對此,我采用的策略是,在思維上要逐層推進,先拋開已經形成的故事環境,構思出單純的案件邏輯,這相當於骨架。然後把這個案件邏輯代入到故事環境中,添加血肉,讓其看起來豐滿。這個過程中考慮融入感情線,考慮敘事視角。等大體內容基本確定,最後考慮在枯燥的平鋪直述的部分添加有趣的包袱,相當最後化個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