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爭吵的三人立刻偃旗息鼓,都垂頭看向寧達的文章,“列位請看,這裏當是洞明二字,寧達卻寫成了洞朋,如此粗心大意,怎麼當得榜首。”
這個錯別字一出,兩個翰林老臉一紅,方才他們光顧著吵架,竟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如今竟是連辯駁的理由都找不出來,隻好捏著鼻子認了。
而寧達也因一字之差成了探花,可惜的是,曆年來探花郎都該是風流清雋的人物,打馬遊街之時帽邊簪花,好不倜儻,但這位寧達相貌上卻有些對不起大眾。
所以三甲打馬遊街之時,街頭巷閭不知內情的民眾便都議論著,狀元郎才貌雙全,探花郎卻差強人意,太讓人失望了。
因此大姑娘小媳婦的花隻往宋文華頭上臉上扔去,榜眼探花卻無人問津。
榜眼是一位儒雅的中年男子,他早已娶親生子,倒是不在乎這些,可寧達也是小年輕一枚,怎麼能受得了做冷板凳,氣的麵色漲紅,恨恨的盯著宋文華瞧,恨不得把他身上盯個洞出來。
他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的試卷上竟然會有錯別字,他記得交卷前把試卷仔仔細細的檢查了四五遍,絲毫錯誤都沒有發現,怎麼會突然多了個錯別字呢,他倒是有些想說宋歸鴻暗中陷害他,可是當時那兩位翰林也在場,並沒有人對他的試卷動過手腳,他隻得吃了這個冤枉虧。
那個錯別字到底是怎麼來到呢,這就要問太子的外祖平陽侯了,他既有心要讓宋文華自動走進臨南縣的大坑,就不能把手腳做的太明顯。
臨南縣的縣令正好最近因縣內的土地問題惹出麻煩,誤判官司,氣倒了名士段大家的叔父,這位苦主的侄女婿還是清賢書院的山長,所以平陽侯就趁機讓吏部官員罷免了這位縣令,如今臨南縣正好空缺。
宋文華高中榜首,補缺官員之事自然先緊著他,這樣他自然就被分配到了臨南縣,等到了臨南縣,他就算是想撇清也不行了,必定會攪進聶家那團爛泥裏,到時候由不得宋歸鴻不摻和。
皇帝自然是想宋文華當狀元的,可聶家就不同意了,平陽侯買通的參知政事就派上了用場,他在三人爭吵之際,神不知鬼不覺的在寧達的試卷上做了手腳,這樣一來,寧達就算是再有才華,也當不得狀元了。
宋家自然不知道這一節,他們隻知道自從宋文華中了狀元,來府裏做客的不僅有來道賀的客人,還有絡繹不絕說媒的媒婆。
這些媒婆個個舌燦蓮花,說的天花亂墜,把姑娘們都誇的天上有地上無的,就是為了能把新科狀元,中書令之獨子給搶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