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太極夢12改革致富【中】(2 / 3)

1989年,反對股份製、股市試點的呼聲一度高漲,鄧小平的一句“照樣幹下去,堅定不移地幹下去”再次讓革新者信心滿滿。

在鄧小平的全力支持下,1990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相繼誕生了。盡管兩市加起來僅有13隻股票,但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社會主義的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的證券市場!

不過,對於此前隻在矛盾的小說《子夜》中對股票交易有點印象的中國人來說,接受這些被“資本主義世界”的事物並不容易。社會主義中國能不能搞股份製?發展資本市場會不會助長私有化、投機和貧富差距?滬深交易所成立前後,圍繞股市姓“資”還是姓“社”的爭議一度達到及其尖銳的程度。有群眾甚至將匿名信寄到中央,要求趁早關閉股票市場。

那時,炒股同買六合彩一樣,被人視作“投機倒把”。深發展發行股票時,很多人專程跑過來看熱鬧,但掏錢買的卻很少。深圳市沒辦法,甚至發文件要求黨員幹部帶頭買,但示範作用並不明顯,股票攤前仍然乏人問津。

就在這時,又是鄧小平的一席話給證券市場的發展注入了信心。1991年,他在上海視察時提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活了,全盤皆活。”

真正的轉折是在1992年。一次原本隻是攜家人赴深圳過春節的旅行中,鄧小平聽說了“深發展”股票賣不出去的事,於是便有了載入史冊的一席話:

鄧小平說,“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又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以慢關,也可以留一點尾巴。怕什麼,堅持這種態度就不要緊,就不會犯大錯誤。”

正是這一番透著濃濃鄉音的話語,一語破除了當時社會上在思想和理論方麵的禁忌和障礙,給股市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中國股市自此不再畏首畏腦,開始了大踏步的前進曆程。

1992年,在鄧小平講話的鼓舞下,全國掀起一股投資熱,阿猷也開始看股市書,了解股票知識。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票交易價格全部放開,由市場引導,結果從21日至23日,股票價格一飛衝天,3天內暴漲570%。上證指數從年初的293點,一路走高至1429點。8月,深圳爆發了瘋狂的搶購股票風波,500萬張認購證一天內售罄。10月,國務院證券委員會及中國證監會成立。

1993年,股票發行試點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廣至全國,打開了資本市場進一步發展的空間,阿猷利用上班中午休息時間,到證券營業廳看顯示屏中紅紅緑綠,漲漲跌跌,起起落落的股票行情,阿猷扣除家庭生活支出外,把工資剩餘部分大膽地投入股市,從幾千到幾萬元不等,在暴漲急跌博弈中,有虧有贏。阿猷不斷地總結炒股的經驗和教訓,曆練四年的時間,從滬深兩市股票中賺到二萬元,買了一台家用電腦。

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逝世。鄧小平逝世後股市大跌,為了防止股市出現波動,中央高層連夜發電報要求證監會采取穩定股市的措施,時任證監會主席周道炯半夜起來布置工作。第二天上午9:00,很多人早早趕到營業部,迫切想了解鄧小平是時候的股市行情,證券類的報紙早就被一搶而光,甚至被賣到高價。當天,兩市雙雙低開,本以為必跌無疑的人們很快卻驚喜地看到,多隻股票很快由綠翻紅。隨著大盤直線上升,跟進買入的人越來越多,到上午11時已是滿盤皆紅,無一下跌。最終兩市均已大陽線報收,滬指上漲2.39點。

股市“化悲痛為力量”,可見人們對於鄧小平搭建的經濟發展框架的看好,堅信改革開放政策不會變,堅信股市不會關。也正是從這一天起,中國股市行情發生轉折,正式展開了新一輪牛市行情。3月到5月兩個月期間,兩市股指一路攀升,滬指由1350點漲至全年最高點1510點,深成指更為瘋狂,由3900點衝上6000點。阿猷從滬深兩市股票中,又賺了十幾萬元,為兒子結婚之用買了一套商品房。

股市一路坎坷至今,已沒人能說得清,如果沒有鄧小平,沒有那次南巡講話,剛誕生不久的中國股市會不會夭折於繈褓之中。但可以確定的是,沒有鄧小平的嗬護,中國股市不可能用十餘年的時間走完西方國家近百年的發展曆程。盡管偉人辭世時,股市尚未進入繁榮期,但他富於開拓、敢想敢試的精神卻成為一筆取之不盡的財富,指引著中國資本市場的創新、變革與壯大。

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逝世。全國人民都在悼念這位偉人,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麵貌,改變了13億人的生活和命運。阿猷感慨萬千,為紀念這位偉人,寫下這首長詩《總設計師鄧小平》:

自古四川聖賢多

出海留洋鄧希賢

勤工儉學赴法國

傳播革命《赤光》編

油印博士圓臉盤

英氣勃發意誌堅

加入中國共產黨

救國救民尋聖哲

獻身革命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