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二十一章(1 / 2)

臨近村莊,李布寧說,“我們村叫老榆樹村,村名取自村口前一棵大榆樹。”

莫求安順著道路往前看,果見一棵大樹在前頭。遠遠望去,光禿禿的枝丫在灰濛濛的天空下好像印在畫布上醒目的線條。車子靠近後,莫求安發現這樹真不一般,樹根粗壯,估計一個人合抱不過來,樹身有裂縫。最特別的是,樹在五米高左右的地方分成四杈,每杈斜斜伸出有十米左右高,樹枝上掛著幾個鳥窩,鳥窩在寒風中搖搖欲墜的樣子。李布寧說,那是烏鴉窩。樹根下插有仍在冒煙的仙香。

李逢時解釋說:“這是一棵神樹,據村裏的老人說,我們先祖是以從中原避戰亂而來的。來的那天,風大雪大,先祖的獨輪車上載著全部的家當。由於長途奔波,到這個路口時已筋疲力盡,正盤算著休息一會兒的時候,一陣狂風突然而至,先祖把持不住,眼看就被狂風吹倒跌落路邊的深溝,幸好,溝邊的大榆樹擋住了車子,一家人得以安全躲過一劫,先祖認為,這是神讓他在此成家立業的意旨,於是,就在這個地方蓋房創業了。先祖後來就把這棵榆樹當成救命恩人來祭拜。一直到現在,每逢年節,村民都要來拜樹。”

“文革的時候,曾有造反派以反四舊為名要砍掉這棵樹,當他們接近大樹時,拿大刀的那個頭頭突然發瘋一樣狅叫一聲,然後倒地抽搐,口吐白沫,不省人事。村裏有老人趕緊按其人中,片刻工夫,那個人才醒過來,但從此神智不清。跟從的人都嚇壞了,一致認為這是神樹,冒犯不得。於是,這棵樹得以存留。”

聽了李逢時的解說,莫求安覺得,這個村莊應該有許多值得探尋的神秘故事。

車子駛入村莊不久,就見一棟兩層青磚小樓的小院前站著幾位身穿深藍色棉大衣,頭戴棉帽的村民,他們正往車子的方向看。李布寧說:“叔叔和伯伯都在等我們了。”

車剛停穩,李布寧的兩位叔叔和一位伯伯就圍上來打招呼了。李逢時拉著莫求安一一見過叔叔伯伯後對他們說:“這是布寧的愛人,姓莫,你們叫他小莫就行了。”他們看著這位英俊的新姑爺,都很興奮,一齊說:“歡迎,歡迎。”

邱迎春下車和家人打過招呼後,就指揮他們把行李和年貨往家裏搬。

李布寧拉著莫求安往屋裏走。剛進屋,就衝正在廳堂烤火的爺爺奶奶歡喊:“爺爺,奶奶,我回來啦!”說畢,就把莫求安拉到老人跟前說:“這是莫求安,您倆的孫女婿。”莫求安笑著問候:“爺爺好,奶奶好!”兩位老人趕緊站起來,仔細端詳莫求安片刻後,笑容滿麵地說,“好,好,好,歡迎,歡迎。”

搬完東西後,一家人滿滿地坐在客廳裏,每個人都笑容滿麵,每個人都爭著說話。當然,話題的中心總是李布寧和莫求安。有說她小時候俏皮的,有說她讀書用功的,有說她年少懂事的,更多是說她有出息的。誇完李布寧,他們又把談話的主題引向莫求安,有問南方氣候的,有問南方生活習俗的,有介紹東北習俗的。一家人好不熱鬧。

最後,李布寧的伯伯說:“今年,是求安第一次來我們家過年,我事先和逢時溝通過了,也征求了爸爸媽媽的意見,我們一定要好好熱鬧一番。我們在家已準備了足夠的酒和菜,等貼完對聯,祭拜先祖後,我們就好好地喝酒祝賀布寧和小莫的新婚。”接著,伯伯給眾人一一分配任務。

李逢時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對聯,莫求安和李布寧趕緊接過說:“我們貼對聯吧。”

莫求安接過對聯展開一看,不禁為嶽父穩重而又飄逸的字喝彩:“漂亮!”

這是在魏碑基礎上創造的新魏體,端莊,穩重,秀麗,飄逸,中宮收緊,四角卻張揚,真是不可多見的書法精品。莫求安和李布寧把對聯貼好一細看,更是對嶽父大人佩服不已。上聯:國逢盛世民得益;下聯:家迎瑞氣春滿門。橫額:喜氣盈門。貼罷對聯,他們又在門口前掛了兩個大紅燈籠。

對聯一貼,燈籠一掛,整棟灰色的房子仿佛被灌注了清新的空氣,立馬變得生動起來。

接著,李布寧的伯伯又指揮眾人集合祭拜。他們先到了村口的老榆樹下祭拜。貢品擺好,茶酒滿上,香燭點燃。伯伯拉過莫求安和李布寧,眾皆跪下後,伯父禱告:“敬請神樹和各路神仙保祐李家後人身體健康,出入平安,求官有位,求財有報,特別祈求神仙保祐莫求安和李布寧婚姻幸福,早生貴子。”

望著眾人虔誠的神情,看著嫋嫋上升的香煙,莫求安和李布寧仿佛感受到從未有過的莊嚴感,他們仿佛象承擔了某種使命的使者一樣,臉上也變得嚴肅起來。他們此刻都感受到,陪家人過年是一件多麼莊嚴的事情。

莫求安不禁想起遠方的家來,自己不能在家裏過年,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他們,快樂嗎?

莫求安的家裏的確不太安寧。

莫求安的一位叔叔看見莫念慈一個人在貼對聯,就好奇地問:“求安呢?難道他還不放假嗎?”莫念慈答:“他去東北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