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熱愛家庭?!”但娟大驚小怪。眼裏寫滿不信。嘴角還掛著一抹玩味的笑。“就你這樣:三十好幾了還獨自一人。既不是人的妻子,也不是人的母親。對有沒有老公無所謂……也敢自稱‘熱愛家庭’?
你知道家庭是什麼概念?——它是親情的大融合!是一群有著親密關係的人粘合而成的利益共同體!就我個人理解:它應該是一個群體組合,而非一個人能形成。婚姻和血緣關係必不可少!它們是構建家庭的基礎和紐帶。
所以,一個真正熱愛家庭的人,應該很在乎家庭完整、很珍惜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以及自己在家庭關係中所處的位置。親情和愛情,缺一樣都會覺得疼惜!可是你,三十又五,有效的人生已過去了一大半,卻還對構成家庭的必要成員老公持無所謂態度——如此不在意家庭完整,你就是這樣熱愛家庭的?
當然,你沒能成功和人組建家庭也不一定是你的錯,有可能有客觀原因存在。但我想:主要還在於你自身!因為你不會是沒人要,也不會是因為太宅、接觸不到人而讓人們發現不了你的好。”
但娟說到此,特地加重語氣,緊盯著方圓說:“所以,究其根源,還是你一直以來都沒有很積極地、很配合地把自己及時嫁出去!你出嫁的願望不夠強烈!所以當別人給你介紹對象,你總是推三阻四、這樣那樣原因一拖再拖——我說得沒錯吧?”
方圓笑了,沒有回答。但娟以為默認,接著說:“別人或許以為你是眼光高。但我想,眼光高是一方麵原因,但更主要還是你存在某個方麵的心理因素。誰找對象眼光不高?誰也不會隨便找個人結婚。眼光高根本不能成為老大不婚的主要障礙。一般的人,眼光高也會量力而行,不會特別自不量力。除非神經病!
我接觸了這麼多人,發現一個規律:凡是老大不婚的,不是思想過於理想化,理想到幾乎成神經病的地步;就是曾經受過這樣那樣的感情傷害。因為心理陰影、心存障礙而不敢再輕易地愛。這些人害怕付出,因此連接受都不敢了;要不,就是心裏駐有某個人。因為拿他做參照,高不成、低不就……你呢,會是哪一種?”
方圓皺起了眉,煩悶起來。她不想作答,不想把自個的心赤裸裸地展示給別人。可是她又覺得是應該搞清楚。搞清楚原因,才好對症下藥。
然而思索了半天,她自個都弄不太明白。似乎,什麼原因都有。又似乎,什麼原因都不是。
“我想……”她一邊思索,一邊遲遲疑疑地答,“也許……是過於理想化吧?可又不全是。我沒有定向男人該怎樣怎樣,隻是覺得合眼就行。內在的東西,以及條件,是早就認定了的。心理上,不合條件的肯定不會理睬。所以……也說不準,到底是因為眼光高,還是因為過於理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