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沈以城的神秘身世(1 / 3)

沈雲天沒有生育能力,三個兒子,沈以城,沈貝西,沈以城,沒有一個是他的。

沈以城是個孤兒,從出生起就被親生父母遺棄在孤兒院門口,後被孤兒院收養。自他懂事起,所有的記憶都與孤兒院有關,小時候他是有些孤僻的孩子,不愛與人說話玩耍,同齡的孩子們打打鬧鬧的時候,他卻像個小大人似的坐在遠處,臉上是那個年紀不該有的深思。那時院長常常對他說:你應該學著快樂地長大。

可怎樣才算快樂地長大呢?像他們一樣沒心沒肺地度日就叫快樂地長大嗎?他經常一個人坐在角落裏,腦海裏不斷重複著一個問題:為什麼他的父母在選擇生下他之後卻要丟棄?如果不願意要他,當初又為什麼要生下他?

被丟棄,不就意味著他是不被這個世界所接受的嗎?連生下自己的父母都不願意要他,更何況是別人呢。

他就在這樣日複一日的疑慮中度過了最初的七年。那個時候,本該不諳世事的沈以城卻出奇的早熟,甚至比孤兒院的其他孩子都要懂更多的道理。他一個人坐在孤兒院大門口巋然不動的時候誰也拿他沒辦法,他從小就有一股倔勁,不說話,也不笑。

直到七歲那年,孤兒院忽然來了一位重要的客人。聽別人說,那是當地有名的華人富商,亦是孤兒院的讚助者之一,家中非常富有。

黑色轎車緩緩而來的時候沈以城正坐在門口的磐石上,泥沙被風吹起,他在一片風沙中看到那人下了車。約莫三十歲上下的樣子,麵目雖然慈祥,可看在他眼裏卻是駭人。對方像是看到了他,對他笑笑,他卻無動於衷,目光迎上對方的,始終麵色如常。

那人就是二十幾年前的趙浮生。

趙浮生當時來孤兒院正是為了收養一個男孩,原本院長已經有了人選,可就在他下車見到門口那個男孩後,心裏有一個聲音驀地響起——就是他。

沈以城眼底好不掩蓋的倔強和光芒是趙浮生從未在任何孩子眼裏看到的。

後來沈以城被帶進院長辦公室,院長蹲下來溫聲細語對他說:“這是趙叔叔,以後你跟趙叔叔一起生活好不好?”

“他要領養我嗎?”他的話裏沒有絲毫懼意,鎮定得不像是一個七歲的孩子。

趙浮生起身走近他,撫摸著他的頭,說:“孩子,我會給你最好的教育和未來,以後,你就不是孤兒了。”

於是,七歲後的沈以城便被取名為沈以城,這個名字,還是趙浮生給的。當時沈以城不明白,為什麼不讓他姓趙,卻要姓沈呢?

趙浮生的確如他承諾的那樣,給了他最好的教育和生活環境。他送他進最好的學校學習,吃住皆是一流,不過一夜之間,他赫然從一個孤兒變成別人眼中的少爺。

外人用欽羨的目光看他,可隻有他自己知道,沒有無緣無故的恩惠,日後他必定需要還更多更多。但那個時候,內心極度自卑而孤獨的少年,看到有人朝自己伸出了手,就如同在黑暗裏看到了一絲曙光,被趙浮生帶出孤兒院的那一刻起,沈以城心裏就有隱憂,以後的生活即使再自由,也不會多自由了。

那時他對趙浮生又懼又怕,心裏卻是感激的,感激他將自己從孤兒院那個牢籠裏帶了出來,感激他讓自己像個正常人一樣生活。那個時候的他不知道後來自己會遇見樂生,也不會預料到彼時的感激會成為日後的怨恨。

十五歲的時候趙浮生將沈以城叫到書房,兩個人第一次進行了一場嚴肅的對話。不再有年齡的界定,趙浮生完完全全將他當成了同等的人。趙浮生對他說:“以城,幫我一個忙,我就給你想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