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論文(2 / 2)

①利用地方史進行探究性學習,明白曆史的真諦,落實開展好素質教育。

(1)通過學生自主考察身邊的曆史,調動學生動手、動腦和考證曆史的能力和素養,並從中明白曆史是一門“求真”的學科,正如陳旭麓先生說的“率實是最有權威的發言人,曆史的權威就在此.”

(2)通過親自對動手動腦對曆史的考證,更進一步了解家鄉的曆史,感受曆史的美,人性的美和思想的善,從而增強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3)充分利用學生的愛好、特長和智力優勢,發展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實施“因材施教”原則.如,根據平時教學活動開展曆史知識競賽,可以是書麵答卷、口頭搶答、猜謎等.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愛好做一些黑板報、牆報和圖片展,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身邊的曆史並配上文字,提高曆史學習興趣,豐富課外知識.

(4)根據需要利用地方史相關資料進行課外閱讀,如《宜賓地方史》《宜賓年鑒》《宜賓人》等,擴大學生的閱讀麵,啟迪智慧.

②運用地方史知識導入新課。

一堂課的導入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的質量,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效果.聯係學生生活經驗的導入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學習時的注意力和主動性.

③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地方史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身邊史實的描述讓曆史穿越了時空的距離,讓幹癟的過往變得觸手可及,拉近了與學生心靈的距離,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引發了學習的興趣,進而主動參與到曆史課堂中來.

④利用地方史,升華課堂內容,增強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達到“知情合一”。

愛家鄉是愛祖國的一個起點,愛祖國的情感是從愛家鄉的情感中萌發並得以升華的.由此激發孩子們為中國的變化而自豪,為中國領導人的高瞻遠矚、深謀遠慮而自豪.

要實現曆史課程目標,提高教學質量,發揮曆史教學的社會功能,改變曆史課堂沉悶的狀況,就必須讓學生愛學、樂學,就必須開闊學生視野,就不能僅僅局限於教材內容,應該找到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切入點,找到和學生思想相連的契合點,而地方史就為我們實現上述目標提供了可能..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曆史長河中,各地區的曆史都是從前人的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過時間變遷而不斷地發展、創新,形成獨具特色的地方曆史.在高中的曆史教學中融入地方史的教學,有助於拉近學生間的距離,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本地區的曆史發展過程,增強學生對家鄉的認同感,改變學生對曆史課程學習的印象,進而喜歡學習曆史,即隻有走近曆史,才能了解曆史,才更能走進曆史.

目前任何一個學校都沒有現成的地方史教材,那就需要老師們在教學之餘去查找資料並進行印證,這將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同時,所有的地方曆史都是教科書的補充,希望在這個痛並快樂的過程中老師們能把兩者結合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