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宮闕 第194章 妃子謀115(1 / 2)

三王聯軍剛剛在羅林和巴彥勒格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全軍士氣正猛,燕王朱昱自然不肯放過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便乘勝出擊,妄圖一鼓作氣攻下徐州,順勢南下,直搗帝京,然而他麵對的畢竟是身曆過三朝的元老,能征善戰的寧王以及名正言順繼承了皇位,手握胤朝大半兵權的孝康帝朱岱,這兩人一人以善權聞名天下,而另一人則以善謀而奪得帝王,當燕王,晉王,以及蘇日勒和王子勉強拚湊出的三十萬人,麵對以大胤傾巢而出的帝國百萬軍隊,孰勝孰負而尤未可知。

燕王朱昱開始了他的第一次衝擊,孝康帝已經得到了消息三王進攻的消息,他命寧王領赫連軍,銳箭營,京畿衛大約八十萬人,在徐州城修好了城牆,備足了糧草,嚴陣以待,就等朱昱率領千軍疲弛而來,然而事情發展讓他們大出意料的是,燕王朱昱並沒有按著他們計劃中的那樣,去找徐州城的麻煩,而是取道館陶渡河,連克東阿、東平、單縣,饒過徐州,兵峰直指帝京!

寧王慌亂了,他明白朱昱的企圖,他的目標不再是按著常規路線,一路經徐州、兗州南下,而是那最終的目的地——帝京,如果讓朱棣達到目的,一切就全完了,於是他們放棄在徐州城部下的重重守衛,開始了對羽林軍展開漫長的追擊。

然而如此一來卻落入了燕王朱昱的下乘。羽林軍久在青州與犬戎人作戰,常常需要策馬應對千裏敵襲,與犬戎這一馬背上的民族鬥爭多年,它最引以為傲的便是羽林軍的騎兵,不僅在與犬戎人作戰時積累的豐富的鬥爭經驗,而且有大胤先進的科學技術作為依托,馬鐙,馬鞍,鎧甲,利刃,絕對是能縱橫沙場中的上品。然而,寧王帶領的赫連軍最強的卻是步兵,以最強的步兵欲圖追擊最強的騎兵,結果不言而喻。

然而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若不是寧王大軍沒能趕上朱昱羽林軍的速度,那麼遠在帝京的孝康帝朱岱將直麵他的三弟,來勢洶洶的燕王朱昱以及他帶領的叛軍。

七月初八,寧王得到消息,朱昱已經離開徐州地界,趨進東平,眼見羽林軍軍行動如此迅速,寧王當機立斷命令士兵急行軍,從八十萬大軍中選出十萬騎兵,由副將指揮馬不停蹄,漏夜奔馳,終於趕到了單縣附近的淝河,在他看來,朱昱急於打到京城,必然不會在此多作停留,隻要能夠追上羽林軍,就是勝利。

然而出乎寧王意料之外的竟是,計謀深沉的朱昱並沒有忘了自己,他早已在淝河之旁預備了大禮相送。

當寧王副將率軍上氣不接下氣的跑到淝河時,立刻遇上了朱昱埋伏已久的伏擊。原來朱昱為了切掉這根討厭的尾巴,已經在這裏靜候了兩日,以逸待勞,等赫連軍一到,便立刻發動了進攻。寧王副將雖然亦是身經百戰之徒,隻是一心忙著追趕羽林軍,況且追擊數十日都沒有任何意外發生,一時竟然沒有想到,追了一個多月的朱昱竟然在這裏等待著自己,全軍毫無防備,於是輕易擊潰。寧王副將雖然反應極快,立刻扯著自己的戰馬繼續狂奔,隻是奔跑的方向與剛才的完全不同而已。而他的殘餘部隊也紛紛效仿。

寧王好不容易湊出來的十萬騎兵倉皇潰敗。

然而朱昱的攻擊雖然輕而易舉地打垮了寧王的騎兵部隊,可是也減慢了自己軍隊的行軍速度,老謀深算的寧王自然不會放過這段時間,他趁著朱昱行軍速度短短三天的延緩,便完成了追擊的部署,重新集結人馬立刻追了上來。

七月十四,大胤朝兩支王牌軍隊終於正式相遇在睢水附近的小河。事實證明,如果光明正大的開打,羽林軍與赫連軍這兩支軍隊中的王者之師堪堪鬥得旗鼓相當,不分伯仲。雙方經過激戰,燕王率領的羽林軍雖然略占優勢,但一時之間也無法打敗赫連軍,而朱昱明白,若是自己不能盡快拿下這隻攔路虎,等孝康帝命各路勤軍人馬集結完畢,那麼自己便再也沒有可乘之機了。

前線的炮火震耳欲聾,燕王妃梁臻夜一身青色襦袍,於漫天飛舞的黃沙之中緩緩穿過營帳,烏黑如墨的長發高高盤起,卻目色平靜,宛如垂蓮。不論是過去的瑞王岱還是如今的孝康帝,朱岱便如她心上的一根刺,眼中的一絲霧,攪動地她不能如平常般靜下心去思考。

梁臻夜掀開軍營中最高大的一頂帳篷,側身鑽入。她望著空蕩蕩的營帳,忽然心生倦意。不同於朱子墨與朱鐸後人有生死不共戴天之仇,梁臻夜發現自己不知何時竟成了一個可笑的存在。子墨,子音和珮絡的家人皆因朱鐸一家而亡,她們有著名正言順的理由為父為國報仇,然而自己呢?父母親族,皆被燕王朱昱請去,如今養在青州燕王府內,雖說這一切都是自己苦苦籌劃而來,勉強保下的,然而自己再也沒有如同子墨她們一般的執念要去複仇,於是和朱岱,朱昱之間的關係也因此變得荒唐而又可笑,之前所做的一切仿佛都失去的意義。當子墨費盡心機地幫助蘇日勒和王子的大食國攻占胤朝的領土時,梁臻夜冰封的心卻因為這一年來的所見所聞而日漸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