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君子愛名,取之有道。李牧是想讓自己的名聲好一點,但他卻不想做一個騙子,既然決定學孔穎達,他總覺得自己得認真教學生點什麼,總不能讓學生跟自己似的,整吊兒郎當,靠豪橫過日子吧。
前世的李牧,算是一個好學生。因為他在孤兒院長大,學習的機會來之不易,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他也沒有別的路可以走。因此,他比其他人,更加珍惜學習的機會。通過自身的實踐,李牧也確信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一個智商正常的人,如果肯把心思放在學習上,他就算考不上重點大學,一個不錯的本科學校是沒有問題的。所以當李牧聽,有的孩子抱怨自己太笨,怎麼都學不會的時候,他從來沒有信過。
考上一個本科學校有多簡單隻需要你把每一科都及格就可以了。稍微有點難度的題目甚至可以不做,分數也完全足夠了。但就是這麼容易的一件事,還有很多學生做不到。在一個孤兒的角度理解,就是學習的機會來得太容易了。
這種事情,在初唐卻是不用擔心。因為在這個時代,學習的機會是非常難得的,即便是富家子弟,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請一位名師的代價是非常高昂的,而且還有名聲的考量,很多大儒收弟子,先得考校資質,隻為了錢收徒弟,是要遭到鄙夷的。
寒門學子就更不必了,有機會讀書的,萬中無一。
隻要自己有得教,不用擔心他們不認真學。
其實,就算沒得教,這學也能對付辦,大唐技校不就這麼辦的麼但這次,李牧不想混事兒了。他要認真地教點東西,給這個世界留下點什麼。
教什麼呢
李牧認真地琢磨了一下自己,他前世是一個程序員,遊戲策劃,他最擅長的事情,無疑是編程,但這個時代,也電腦啊,係統再牛逼,也造不出一台電腦來,隻能ass。
再有什麼特長,好像也沒什麼了。記性好能背古詩這也不算什麼本事啊,畢竟能背也不能寫,很容易就露餡了。
李牧反思了一下,最終得出一個結論,靠自己前世的本事在這一世混,自己很可能是個廢物。看來,還是要在係統上打主意了。
從蝗災的事情可以看出,係統的潛力還是很大的。以前李牧的想法是,係統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能敝履自珍就敝履自珍。但如今既然決定要名,適當地傳授一些也無妨,畢竟核心科技是誰也搶不走的。就像釀酒,酒曲要從係統商店購買,沒有酒曲,怎麼釀也不會是一樣的味道。
而關於把技能傳授給除自己之外的人這件事,李牧也進行過實驗。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通過特殊技能秘傳,把技能寫成秘籍,傳授給他人。這種方式效率高,也完整,能複製出跟自己使用技能一模一樣的效果。但缺點也是有的,頭一個便是不好解釋,掌握一項技能是很難的事情,現實生活中哪有金光一閃就學會的事兒一次兩次還可以,次數多了,自己就真的會被人當成神仙了,招搖撞騙圖個樂還成,真做神棍,他可沒有興趣。
還有個問題就是,秘傳能複製的技能是有限製的。首先,這個技能有冷卻時間,不是無限量批發。技能等級越高,冷卻時間就越長。而且隻能複製比自己所掌握的技能低一個檔次的技能,也就是,隻有把技能練到中級,才能使用秘傳複製。這樣雖然可以避免出現教會了徒弟餓死師父的事情,但也限製了徒弟的成長。若真有個逍遙派,逍遙派的門人肯定是一代更比一代差,不會一代更比一代強了。
當然,這個技能最大的問題還是,李牧必須得自己學會這個技能,才能把這個技能交給別人。係統那麼多技能,每個技能又那麼多分枝,初級中級還好,練到高級所需要的熟練度得多少要是這麼收徒弟,他啥也不用幹了,每就蹲在工作室衝技能就行了。
綜合考慮,秘傳雖好,卻隻能當做是輔助,救個急或者給徒弟來個獎勵傳個壓箱底的絕活什麼的,真正教徒弟的時候,這麼教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