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思文的苦惱(2 / 3)

“呃”李牧一琢磨也是,歎了口氣,道:“罷了,瞞不了就算了。定襄離這兒也遠,消息傳過來也要一定的時間,隻是陛下那邊,看來是瞞不住了。”

“有啥可瞞的啊、”李思文滿不在乎道:“依我的意思,咱得請功。大哥,你知道這土豆一畝地能產多少斤麼?兩千多斤!”李思文比了一個‘耶’,嘚瑟道:“這不是仙種是什麼?畝產兩千斤呐,有了這土豆,往後還有餓死的人嗎?”

“土豆雖然產量高,卻也不是萬能的。”李牧遠沒有李思文那麼樂觀,因為他清楚地知道,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紀,有了土豆的世界,仍然還有饑荒的存在。著名的‘愛爾蘭大饑荒’,就是因為當地隻出產土豆,當針對土豆的病害開始蔓延,由於沒有替代的作物充當食物,愛爾蘭島上的居民陷入了史無前例的大饑荒。

雖然不知道係統出品的土豆,有沒有‘免疫’病菌的能力。但即便是有,經曆幾代繁殖後,品種也會出現變異。不出病害幾乎是不可能的。土豆這類根莖類作物,有一個生的弊端,叫做‘重茬’。當一塊土地連續幾年一直種土豆的時候,土豆的產量就會降低,而且土地也會越來越貧瘠。過了幾年之後,即便不種土豆了,改種其他作物,產量也會大幅降低。也就是,想要靠種土豆一勞永逸地解決糧食問題,是非常不現實的。

而且重茬會導致土壤中的一些微生物有益菌減少,馬鈴薯自身的抗逆性下降,在加上常年就是這樣幾種防治藥劑,病蟲害的抗性會隨之增加,越往後,農藥的劑量就會越大,而病蟲害的抗性也會隨之增強,這就造成了一種奇怪的現象:農藥越用越多,但效果越來越差,馬鈴薯產量越來越少,收益越來越低,一係列的問題,隨之出現。

這個問題無解,因此哪怕是到了李牧穿越之前的時代,科技已經非常發達了。土豆種植也是采取了休耕間作,東北種植土豆常常是種植一年土豆,改種一年玉米,或者兩年間作,連著隻種土豆的事情幾乎是沒有的。

千年後仍沒解決的問題,李牧根本就不指望唐朝能夠解決。還有就是,雖然土豆產量高,但卻不宜貯存。像貯存普通五穀雜糧那麼貯存土豆,保準得生芽子,生了芽的土豆有毒,是不可以食用的。而要大規模貯存土豆,就要采取挖地窖的方式,最多也就是一年半載,沒法長期保存。所以土豆雖好,也隻能是錦上添花,不能作為主糧使用。

土豆還有一個弊端是,它是一個舶來品。它的本質上,並不符合中國人千百年養成的飲食習慣。因此,哪怕到了千年之後,在中國人的餐桌上,土豆也是作為‘菜’來食用,幾乎沒有中國人會像外國人那樣,把土豆當成是主食,代替米飯來吃。

李牧對土豆給予厚望,隻是因為它容易繁殖,而且不挑地方。若是能達到普及,每家每戶都種一點,當年種當年就吃,能夠省下不少糧食。它起到的是輔助的作用,而不是代替的作用。

李牧花費了半個時辰的時間,跟李思文講完這些。李思文已經聽得傻了,尤其是聽李牧土豆生芽還有毒,不禁擔心了起來:“大哥,這可如何是好,定襄還有大批的土豆,咱們一沒地窖,二也不知道有毒,萬一發芽吃死了人可咋辦?”

“剛收的土豆,生什麼芽!明你就飛鴿傳書回去,把地窖和生芽有毒的事兒告知一下,有什麼來不及的?還有就是,特意囑咐弟妹,土豆不可再賣給突厥人了,先留著。”

“大哥,咱們不是跟突厥人結為兄弟了麼?土豆又不是啥金貴的物,別那麼摳門了。”李思文有些不忍道:“大哥,原本我也恨突厥人,可是這一年多接觸下來,我發現突厥的老百姓啊,也都跟咱們的老百姓一樣。都是為了一口溫飽罷了。眼瞅就入冬了,他們沒糧食,又不知得餓死多少人,咱們不給他們土豆,他們餓急眼了,不定還得打仗,還不如給他們點土豆吃,隻要有口飯吃,他們就會老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