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休實在是忍不住了,掙脫開師父的手,開口道:“侯爺,你這話好沒有道理。”
“孩子閉嘴!”
惠日趕緊撲過來捂住一休的嘴巴,無論一休怎麼掙紮都不肯放開。犬上三田耜也露出懼色,看向一休那邊,似乎非常的緊張。李牧見狀,心中暗道,莫非這子身份不一般?否則為何連身為正使的犬上三田耜都如此在意他。
但這事兒畢竟不著急,也不值得分心,李牧繼續按照既定的節奏,對犬上三田耜道:“既然要問道理,那本侯便給你講講這個道理。你們倭國無知,沒有文化,我這大唐第一才子,便給你們來一個文解字,好好聽著,記在心裏。大唐乃是禮儀之邦,什麼都是有道理的,聽不懂道理,是你自己的事兒,從自己身上好好找原因。”
這樣的話,也就李牧能出來,李世民聽著都有點不好意思了,坐在桌案後裝沒聽見,倒是魏征頗感興趣,他對李牧的無禮,已經見怪不怪的,這回是對外人,他自然沒什麼意見,就是好奇李牧能出什麼來。
“倭字最早出現在《詩經》中:四牡騑騑,周道倭遲。你們就算再沒文化,也應該知道《詩經》吧,《詩經》在中原稱為‘雅’,而且是‘大雅’,出現在《詩經》中的章句,都是再雅致不過的,倭字指的是曲折深遠之意,並無半點惡意之處。後漢朝時,倭國使者第一次見到中原皇帝,明確表明了臣服之意。漢皇念其遠道而來,特賜金印一枚,上書“漢委奴國王”五個字,這裏的倭,指的也是路途曲折之意。倭奴一詞,便從此而來。當時使者曾言,倭國“冀其臣服”於漢朝。從此這倭字,便也有了順從之意,也沒有絲毫的惡意。此後數百年,一直相安無事,並沒有什麼惡意。”
“但為何到了近代,便有了惡意?”李牧逼近犬上三田耜,道:“這裏頭的問題,你當真心裏一點數都沒有麼?”
犬上三田耜冷汗淋漓,不敢抬頭,道:“下使不明白侯爺的意思。”
“本侯研究過這事兒,蓋因前朝時,遣隋使曾上國書,言道“日出處子致書日沒處子”的字句,倭國不臣,膽敢與中原上國相提並論,觸怒了朝野上下,自此倭國之名聲便持續走低了。本來對於這個前朝的故事,本侯都是抱著懷疑的態度,因為此事太過於荒謬,本侯實在是想象不到,像爾等這樣的國,彈丸之地,怎麼鼓起勇氣與中原子相提並論,但看你口中出‘皇’二字,本侯明白了,前朝故事不假,汝等著實是夜郎自大,狂妄至極!”
“本侯你們是自己作的,難道錯了麼?”李牧冷笑一聲,道:“不要以為你們居於海外,高皇帝遠,拿你們沒有辦法,聽萬石船的事情了麼?待萬石船造成之日,揚帆出海,倭國,彈指一揮間即可灰飛煙滅,看你們的倭國王還怎麼做‘皇’的夢!”@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