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我佛慈悲(1 / 3)

正文

慈恩寺,證道院。

這裏是慈恩寺中供高僧修行佛法的地方,類似於一個研究所。凡是能在證道院中修習佛法的高僧,必然是僧眾之中的佼佼者,大體上相當於後世的研究僧。慈恩寺作為大唐寺廟的執牛耳者,證道院兼容並蓄,並非隻有中原本土的高僧,任何地方的僧人都有,隻要佛法高深,哪怕是吐蕃密宗的僧人,也可在證道院有一席之地,享受慈恩寺的供養。

全下的僧眾,都以能入慈恩寺證道院為榮。慈恩寺的影響力,很大一部分也是在這證道院上的。

證道院決定了在佛學界的話語權。

證道院一共隻有三十餘人,這五十餘人,無一不是德高望重之輩,又或者是名門大寺的方丈。平素裏,證道院沒有多少人在,除非是佛國大事兒發生的時候,才會聚在一起商量。但是近日,因為李世民加冕可汗的事情,各地的高僧大德陸續到來,證道院也熱鬧了起來。

眾高僧許久未見麵,自然是相見頗歡。少不得品茗論道,談論佛法,本是佛國盛世,卻因為一道駕貼壞了興致。

“駕貼這是何物”

眾高僧來自各地,對錦衣衛的駕貼非常陌生。實際上,不止是他們陌生,駕貼這種新生事物,慈恩寺的和尚們也非常的陌生。

眾僧圍繞在了永信方丈的身邊,永信方丈打開了駕貼。高僧們看了駕貼上的內容,個個滿腦袋問號。

這是什麼啊,徭役賦稅這與寺廟何幹查賬查什麼賬慈恩寺的賬目跟錦衣衛有何關係

“不必理會。”永信方丈把駕貼隨手扔到一邊,招呼道“諸位繼續談論”

他的話音還沒落下,又有迎客僧來報,慈恩寺被圍了,數不清有多少人,這些人身穿飛魚服,腰配繡春刀,個個威武不凡。刀出鞘,明晃晃,言明等候半個時辰,半個時辰若再不按照駕貼之上配合行事,便要破門而入,依法辦事了。

迎客僧當麵出這些話,讓永信方丈感到十分沒有麵子。堂堂慈恩寺,竟然被包圍了,若這件事不處理,豈不讓下人恥笑

“諸位大師稍待,老衲去去便回。”

永信方丈完,隨著迎客僧一道出去,走到半路,忽然有點不放心,吩咐迎客僧把護院僧叫過來以備不測,萬一待會兒起了衝突,沒有防備,吃了虧可是不妙。隻要當時不吃虧,永信方丈便有信心慈恩寺能夠全身而退。

來到門口,永信方丈朝外頭瞄了一眼,看到錦衣衛的聲勢,也是頗為的忌憚,但是想到這些年這麼多年,慈恩寺結交的權貴,信眾,不知凡幾,形形色色什麼人都有,心中便安定了不少。深呼了一口氣,大踏步地走了出去。

“阿彌陀佛,什麼人如此無禮,攪鬧佛門清淨之所”

長孫衝越眾而出,永信方丈自是認得國舅家的公子,施禮道“原來是公爺,不知公爺帶人包圍慈恩寺,意欲何為”

永信方丈的語氣中,沒有半點阿諛之意。這便是大唐第一寺廟的底氣,來這裏上香的人,上至公卿下到百姓,什麼人沒見過,今日若來的是長孫無忌,永信方丈或許還會客氣幾分,但隻是一個公爺,他還沒有放在眼內。而且,今日的事情,讓慈恩寺大大地丟了顏麵,他也不想給長孫衝多留什麼麵子。

長孫衝還禮,從懷中拿出一個冊子,曆數道“我的來意,駕帖中已經寫得很清楚了。皇產局負責清算下田產,按貞觀新政,下田產需要重新丈量,分派。查,慈恩寺名下之田產,與僧眾數目不匹配,多出四萬七千頃還多,需點算清楚,收歸朝廷。另,查得慈恩寺存在放高利貸的事實,而根據最新審議通過的大唐律,私人放貸利率不得超過本金,亦有違規之處。商稅暫定三十稅一,慈恩寺從事的商業行為,也沒有繳納過任何賦稅,還有徭役”

永信方丈聽著長孫衝的話,臉色越來越黑。他的每一件事兒,都在永信方丈的心裏。作為從在慈恩寺長大的和尚,他一步步走到今,慈恩寺做了什麼,他能不清楚麼很多事情,都不足與外人道,但今日長孫衝卻將其公之於眾,圍觀的百姓議論紛紛,投來懷疑的目光,讓永信方丈如坐針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