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等會刷新再看(1 / 3)

正文

李牧無奈攤手,道:“陛下,您怎麼總想著打仗啊!”

李世民奇怪地反問:“四夷不平,何以平下?他們挑釁朕,朕若不打,他們能服?”

“能服啊!”

李世民不服氣道:“怎麼服?靠嘴講道理他們就怕了?李牧,你也上過戰場,豈不知道,戰場廝殺是沒道理可講的?”

“臣知道。”李牧不疾不徐,道:“陛下,臣並非不支持陛下打仗,隻是覺得,如果事情沒有到非得打仗的那一步,陛下不應該把打仗作為解決問題的第一選擇。”

李世民聽得蒙了,道:“什麼意思?”

“臣有一個問題,想要請教陛下。”李牧看著李世民,認真問道:“陛下覺得,大唐的疆域,足夠大了麼?”

“這……”李世民沒有輕易回答,又問道:“什麼意思,你直。”

“臣覺得已經足夠大了,並且臣十分不建議,陛下繼續開疆拓土。”

李世民的臉色沉了下來,道:“李牧,你可知道你在什麼話?建功立業,開疆拓土,古之帝王,哪一個不是這樣做的?為何朕不能這樣做?”

“陛下,實在是因為,大唐的疆域,已經足夠大了。”李牧正色道:“陛下如今應該把精力放在民生上麵,等搞好了民生,再開疆拓土也不遲。”

“臣的一點淺見啊,陛下作為皇帝,憑什麼穩坐龍椅?難道是憑借武力麼?自古以來的明君,沒有一個炫耀武力的,談論的最多的,乃是德行二字。”

“普通人的德行,孝、信、二者能有其一便足可稱道。為臣者的德行,在這個基礎上,加上忠君愛國也算可以了。那麼為君者的德行呢?又寬泛了不少,但最基本的隻有一點,《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中有一言可表之,王者以民人為,而民人以食為。臣的理解是,君主想做子,至少要給百姓一口糧食。”

“就拿這吐蕃為例。”李牧拿起桌案上的筆,沾了墨汁,在紙上勾勒出了吐蕃與大唐的交界,對李世民道:“陛下請看,這吐蕃地處高原,氣候幹冷,常年有雪,道路不便。咱們大唐人剛到那兒的時候,通常都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例如嘔吐,眩暈,呼吸不暢,甚至瘴氣等等。”

“那裏的物產也少,種不了五穀,隻能種植青稞,產量少,還不好吃。這樣的一個地方,大唐打它幹什麼呢?把它並入版圖?難道,要拿大唐的五穀去養他們?”

“陛下,臣是用做生意的思維來算計這件事兒的。”李牧循循善誘,道:“咱們打仗,可是要花錢的。比方臣打高昌的時候,為何最後決定要打?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臣計算過,滅掉高昌,卷了他們的國庫,陛下這次出兵的錢糧不但能頂上,還有的賺。而多餘的錢,可填補他用,這便是一場劃算的仗!”

李世民恍然,道:“所以你殺光了鞠氏族人,便是想賴掉這筆錢。”

“對嘍!”李牧一副你現在才明白的表情,道:“若鞠氏族人繼續管理高昌,這筆錢大唐怎麼拿?無論是大義還是私情,陛下都得給人家還回去不是麼?”

李世民點頭,確實如李牧所,若鞠氏繼續治理高昌,這錢是拿不了的。堂堂朝上國,搶國的國庫,這像話麼?

“跟吐蕃打,則完全與這個情況相反。”

李牧認真道:“代價太大了,打輸了,不必,自然是賠的,打贏了,咱們能得到什麼?一樣是什麼都得不到,所以,打贏了,打輸了,都是賠錢,這樣的買賣,還做得?”

李世民斟酌許久,擰眉道:“李牧,朕承認,你得有理,但你也要知道,有些事情,不能以賺賠論。必須做的事情,賠也得做!”

“陛下得好啊!”李牧攤手道:“前朝煬帝在打高句麗的時候,也如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