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陛下深思,李牧可有做過一點兒背叛陛下的事情?”
“陛下再想!那繼嗣堂的主要人物,都來自於五姓七宗,來自於門閥,若李牧與繼嗣堂有關係,緣何這些人要構陷出六大箱的奏折,也要致李牧於死地?李牧若真的是他的兒子,難道他們不應該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把李牧保護起來,以待來日麼?”
李世民微怔,理智思考,他也認為長孫皇後得有道理。是啊,若李牧真的和繼嗣堂有關,那麼與繼嗣堂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門閥士族,怎麼會想讓他死呢?
可是現在這些奏折——
李世民忽然想到一個極其可怕的可能性,那便是,長孫無忌與門閥士族相勾結,想要除去他們共同的敵人,這個敵人便是李牧。
可是長孫無忌為何要這樣做呢?他也不是門閥啊!
李世民的腦海中,忽然又想起了長孫皇後剛剛的話。長孫無忌雖然終於自己,但他最先要考慮的,還是長孫家。
長孫氏,長孫家……李世民明白了,原來,不知不覺中,長孫氏已經從勳貴,逐漸轉變成了門閥。長孫氏和五姓七望並沒有什麼分別,他們想要的東西,也逐漸趨於一致了。
李世民有些愴然,他喃喃道:“連輔機朕都不能盡信,難道做皇帝,真的隻能當孤家寡人麼?”
“陛下在坐上龍椅之時,就應該想到這種境遇。”長孫皇後的聲音仿佛畫外音一樣,讓李世民逐漸認清了現實。他歎了口氣,道:“朕辜負了李牧,他不會原諒朕了。”
“那陛下就要一意孤行?”長孫皇後正色道:“無論李牧是否原諒陛下,當陛下意識到了錯誤的時候,陛下就應當改正,此為君子之道,也是帝王應有的品行,若今日李牧冤死,陛下,下有才能的人,還敢為陛下效力麼?”
“皇後得對!”李世民被服了,他抬頭看了眼色,巳時剛過,時間還來得及,便叫道:“高幹,速傳朕的旨意,釋放李牧。”
“諾!”高公公喜不自勝,剛要轉身出去,又被長孫皇後攔下了。
“皇後又是為何?”
長孫皇後正色道:“陛下,臣妾請問一句,放李牧,如何放法?”
李世民蹙起眉頭,道:“就——”他忽然懵住,想到了問題所在。要殺李牧,緣由是李牧在高昌屠城犯下大罪,要給下人以交代,若沒個法就把李牧放了,怎麼跟下人交代?皇帝的話,出爾反爾,不成了放屁一樣麼?以後下人,該如何看待他這位皇帝?
“這該如何是好?”李世民撓撓頭,思緒又亂了起來。
長孫皇後道:“陛下,不如就李牧在年輕刺客事件的時候,曾救過陛下的性命,陛下想起此事,還李牧一條性命,死罪可免,如何?”
“也好!”李世民已經不想殺李牧了,聞言便答應,就在這時,門口匆匆跑進一個太監,滿臉慌張之色,道:“陛下,莒國公衝闖宮闈,一定要見到陛下不可!”
“唐儉?”李世民擰起眉頭道:“他哪兒來的膽子!”
長孫皇後眼睛卻一亮,道:“陛下,用不著臣妾剛才的借口了,現成的理由來了。”
李世民怔了一下,也想到了什麼,點頭道:“的沒錯,現成的理由來了!高幹,讓唐儉進來!”
……
行刑時刻即將到達,孫伏伽還是沒有等到宮中的新消息,仰頭看看時,實在是再拖不下去了,按照流程,必須得驗明正身了。
死刑無論在哪朝那代,都是非常慎重的事情。明清時,為了防止皇帝‘衝動殺人’,每次皇帝勾決犯人的時候,按照規矩,文武百官都要‘三請赦’,即三次請求赦免,給皇帝一個重新思慮的機會。
唐朝時,雖沒有這個規矩,但也是要再三的查驗,確定要殺的這個人,就是事主本人,免得有頂罪的事情發生。因為這是死刑,沒後悔藥吃,頭砍了也接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