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臉上的笑意消失了,喃喃道“怎麼會這樣”
“這便是臣在辦大唐日報時過的,輿論的力量。”李牧露出一副胸有成竹的笑容,道“陛下不必驚慌,臣早已考慮到了,有破解之法。臣現在隻覺得那些門閥好可笑,自覺聰明,卻不知早已落入了我李孔明的算計之中”
李世民斜楞他一眼“李孔明”
李牧點點頭,抬手在胸口扇了扇,道“陛下看我,難道不像是三國孔明再世麼”
李世民冷笑了一聲,伸手去摸龍泉劍,李牧趕緊抱住劍鞘,滿臉堆笑道“陛下,臣開個玩笑,不至於,不至於的、”
“趕緊應對之法”
“好好好、”李牧趕忙應聲,道“這應對之法麼,倒也十分的簡單。”李牧摸了摸鼻子,道“臣在前半夜,就已經把臣的繼弟唐觀找來了,他是大唐日報的頭一號筆杆子,長於敘事,對陛下更是忠心耿耿。臣把陛下的遭遇跟他一,他頓時是義憤填膺,當夜,就寫了一篇文章。把陛下如何遇刺,刺客如何窮凶極惡,出身,門第,祖宗八輩都寫的是清清楚楚。”
“你打算刊登在報紙上”李世民皺眉道“這樣確是個好辦法,可是奇怪,報紙上若有消息,那些門閥怎麼還會這麼做呢”
李牧憨厚地笑了,道“臣隻是讓印務局加班加點的印,還沒開始賣呢。不過為了關心陛下安危的百姓能早點知道消息,第一批報紙印出來之後,我已經派人給昨出發的江夏郡王和牛將軍送過去了,他們沿途會發給識字的老百姓,不識字的,也有人給讀報,估計這會兒,已經有不少人知道消息了,隻是那些門閥不知道而已。”
“好一個先入為主”李世民激動地拍桌子,道“如此他們再什麼,百姓也不會信了”
“陛下,沒有這麼樂觀。”長孫皇後潑冷水道“隻是先入為主,還遠遠不夠。畢竟江夏郡王和牛進達將軍隻是一走一過,而門閥在地方上的勢力是常在的,就算他們先入為主了,可會被動,改變看法的。”
“皇後所慮極是。”李牧對長孫皇後愈發的佩服了,這幾段分析,足以證明這“宮中隱相”之稱,絕非是浪得虛名。“所以臣還想到了第二個辦法。”他看向李世民,道“陛下應下一道罪己詔。”
“罪己詔”李世民擰起眉頭,道“這是什麼意思朕被刺,還要罪己若朕這麼做了,豈不是等於向門閥屈服,百姓會如何看待朕不行,朕不能聽你的”
李牧沒有再勸,而是看向了長孫皇後,等待她的反應。
長孫皇後思忖了一會兒,緊皺的雙眉漸漸舒展開,笑道“陛下應當下這封罪己詔”
李世民駭然“皇後你也跟這子一起胡鬧嗎”
長孫皇後搖搖頭,道“陛下,這絕非胡鬧。臣妾剛剛才想明白,罪己詔這一招,才是李牧做的這個局的精髓所在”
“什麼精髓這就是胡鬧”
“陛下請聽臣妾細細道來,的不全之處,再讓李牧補充。”長孫皇後看向李牧,李牧頷首點頭,給了她一個鼓勵的眼神。李世民見狀,心裏頭更氣,他現在就覺得自己好像是智力不夠,竟聽不懂這倆人在什麼
“李牧先讓人散播消息,百姓就會議論,但他們心中會存疑,不知道這事兒到底是真是假。同時李牧也給門閥留下了空檔,他們會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不必狗急跳牆,所以才會選擇妥協。他們上了賀表,就已經注定了失敗。”
李牧附和地點頭,看來長孫皇後是真的看破了他的局。
長孫皇後繼續道“陛下收了他們的賀表,若沒有反應,他們就會狡辯,不承認這封賀表。但陛下若下一封罪己詔,昭告下。在詔書中,先提及陛下這幾年的功績,然後再自省,是因為陛下做的還不夠好,才引來了刺客的刺殺。因此罪己,進而點出門閥的賀表,並坦誠受之有愧。如此,便可讓下人產生一種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