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仁政之辯(2 / 3)

孔穎達滿腦袋問號,眾學子也滿腦袋問號。這個彎兒轉得有點大,什麼意思,授課好,為何會悲哀呢?

……

太監匆匆趕到立政殿,剛到殿門口,就聽到陛下正在破口大罵,也不知罵誰。偷偷順著門縫往裏瞧,皇後在勸,而自己的幹爹,一聲也不敢發,肩頭像是有個鞋印,看這個鞋印的大,必是陛下踹的無疑了。

這如何是好?此時進去傳話,不等於找死一樣麼?

可是若不傳,袖子裏的金魚兒怎麼辦?收都收了,還能送回去麼?他可不是高公公,身為總管太監,便是國舅爺也得給幾分麵子,他不過就是宮裏稍微有點地位的太監罷了,還是因為他抱上了高公公的大腿,做了他的幹兒子,否則他哪有麵子可言?李牧若想整他,實在是太容易了。

在門口踟躕了一會兒,太監咬了咬牙,還是進了殿。

雖然他已經把腳步放得很輕了,但是還是第一時間被發現。高公公看到是他,趕忙走過來,斥責道:“越發沒有規矩了,誰讓你進來的?趕緊滾出去!”

太監忙跪在了地上,戰戰兢兢道:“幹爹,非是兒子不知規矩,兒子實在是沒辦法。剛剛兒子從崇文館經過,被逐鹿侯抓住,非要兒子來傳話,兒子不敢惹他啊!”

太監心中暗想,反正你讓我傳話,我把話傳了就是。置於甩個鍋,那又怎麼了,我怕你還不許?

李世民聽到了,頓時也不怪太監沒規矩了,罵道:“看著沒有,這子多麼地狂妄,有事跟朕,竟然都不當麵講了,抓個人傳話,他當自己是誰?”

李世民怒瞪太監,道:“他讓你傳什麼話,來!”

太監抖如篩糠,結結巴巴道:“逐鹿侯、他,他給崇文館的學子們加課,肯定會耽誤午飯,讓、讓給準備,還豐盛點,他無肉不歡。”

“他去授課了?”

聽太監這麼一,李世民反倒不怎麼生氣了。畢竟李牧去做的是他讓做的事情,怎麼也是聽他的話。但是李世民卻有些懷疑,李牧是不是敷衍了事,皺眉想了一會兒,道:“高幹,你去禦膳房通知一聲,給學子們準備飯時,朕倒要去看看,李牧要講些什麼,會不會誤人子弟。”

高公公領命而去,拉著太監先行一步。李世民披上衣服,對皇後道:“朕便和李牧還有孔穎達等在崇文館用膳了,皇後不必等了。”

“陛下,脾氣千萬要控製一下,李牧這孩子雖然嘴上跟陛下鬥嘴,但是陛下讓他做的事兒,他可是都做了。臣妾以為,總比那些嘴上奉承卻不辦事的人要好得多——”

“行啦,朕看你就是被他賄賂了。”李世民沒好氣道,即便他心裏也承認,長孫皇後得沒錯,但他是皇帝,總得要點麵子。

李世民悄悄來到廊簷下,正好聽到李牧在跟孔穎達辯論。

“……敢問逐鹿侯,你既然覺得我剛剛所傳授的‘仁政’講得好,為何又覺得是眾學子的‘悲哀’,難道,講得好不對嗎?”

“你的課講得好,但是內容錯了,難道不悲哀麼?”

孔穎達怒不可遏,跳腳道:“你的意思是孔聖之言錯了?”

李牧輕笑了一聲,問道:“老孔,咱們不著急激動啊,我且問你,所謂仁政二字,是講給誰聽的?”

孔穎達板著臉,本不欲回答,但又覺得不話好像墜了氣勢,便答道:“自然是給為君者,為臣者聽的。他們理解了仁政的道理,對百姓施仁政,方能下歸心。”

李牧又笑:“敢問一句,孔聖一生之仕途,足以稱道乎?”

沒有人比孔穎達更了解自己的先祖了,孔子這一生,在仕途上確實不足以稱道。他做的第一個官叫做季氏吏,給一個姓季的貴族當倉庫管理員,後來因為倉庫管的好,當上了司職吏,從管倉庫改為幹養殖了。到了孔子三十五歲的時候,魯國內亂,孔子無奈奔走齊國,又找到了一份工作,高昭子家臣,簡稱幕僚。做幕僚從三十五混到了五十,期間周遊列國,政績上沒有建樹,倒是收了不少徒弟。但很可憐,他的徒弟得到重用的也沒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