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想到李世民會傳他,但是沒想到會這麼快傳他,看來這皇帝也是人,在麵對自己在意的東西的時候,都沒什麼矜持。從跨院到正門的路上,李弼匆匆告訴他一些宮中規矩,李牧也沒怎麼記住。不過也沒關係,這次入宮,隻要把傳國玉璽交到李世民手上,必然是龍顏大悅,規矩不規矩沒人會在意的。
到了大門口,李牧也被這陣仗給嚇著了。門口烏泱泱堵滿了人,都是披甲的禁軍,怪不得剛剛李弼的語氣有些驚慌,這架勢誰看都是要來抄家的。由此可以看出,李績沒有告訴李弼傳國玉璽的事情,連自己的兄弟都有所保留,對李績的謹慎,李牧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太極殿內,太上皇李淵端坐正中,李世民陪在旁邊,階下左手站著李績,右手站著長孫無忌,在他身後還有一人,乃是尚書左仆射房玄齡。月餘之前,李世民得知在定襄找到了傳國玉璽的消息,就開始失眠,每日都打聽李績到哪兒了,他不是沒想過派人直接把傳國玉璽取來,但一來擔心路上再出問題,二來也恐寒了立功之人的心,糾結之下還是沒那樣做。李績進宮麵聖時,李世民正與長孫無忌和房玄齡談論黃河水患的事情,他本以為李績會帶著傳國玉璽來,卻沒想到李績壓根就沒沾手。這才下旨讓李牧入宮覲見,本來是打算在東宮見,還是長孫無忌提醒了一句,太極殿那兒還有一個太上皇,而且太上皇還曾經傳諭下,李世民才想起這個茬來,把見麵的地點改在了太極殿。
李世民現在已經當上了皇帝,傳國玉璽這個東西,實質上對他的統治沒有什麼影響。但由於他一直被人詬病皇位來路不正,所以才急需傳國玉璽特有的意義為其正名。但究其根本,還是在於李淵的態度。而且現在李淵已經是太上皇了,要傳國玉璽也沒用處,若能借此討好一下,何樂而不為。
“回稟太上皇、陛下,李牧殿外候旨。”
李世民心地看了眼自己的老爹,道:“宣。”
“宣李牧上殿覲見!”
李牧在殿門外聽到聲音,抬腿就要往裏進,高公公伸手攔了一下,聲囑咐:“進去先拜太上皇,知道了麼?”
“啊!多謝公公。”李牧應了一聲,跟著太監進到了殿中。李弼已經給他講過覲見的規矩了,但是李牧因為有點緊張,給忘得差不多了,腦袋裏能想起來的都是電視劇裏的那一套,情急之下也顧不得那麼多了,往地下一跪一趴,口中高呼:“太上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
喊完了沒人應聲,他也不敢抬頭,拿眼睛的餘光亂瞄,左邊一個人,右邊倆人,前麵看不到,李世民不在嗎?
殿中君臣不是沒人應聲,而是有點愣神兒。萬歲這個稱呼,雖然古已有之,但通常都是拿來形容神明,對人並不常用。而‘萬萬歲’這個稱呼,卻是前無古人,在李牧喊出這一聲之前,沒人這麼喊過。古人敬畏神明,萬歲已然是把人比作神明了,萬萬歲豈不是超越了神明?唐時風氣可不比明清,皇帝也沒那麼厚臉皮,聽到李牧如此稱呼,李淵也好,李世民也罷,感覺到的不是愉悅,而是有些尷尬,所以才半沒人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