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很快就過去了,轉眼間新年將至。
這三個月的時間,馬英已經快和這個時代的人融合了,語言上,不論是方言還是文言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對這個時代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除了偶爾想起另一個時空的家之外,跟著吳達讀書習武,生活過得很是平淡恬靜。吳達為人爽朗大方,又有文化,馬英也很喜歡和這個結義兄長交往。
吳達一年中有半年多住在泉州,吳家在泉州有些產業,是吳達的父親在打理,吳達的母親也是泉州人,如果不是吳老太爺喜歡這個孫子,而他又不想離開寨子,吳達可能也不會回來。
馬英住的寨子叫做宋家寨,裏麵住的人卻多是戰亂時逃難來的人,宋氏族人倒成了少數。
宋家寨依山而建,寨子三麵臨山,穀口及三麵的山上還保留有哨塔一類的建築,另一麵用巨木柵欄圍起,上麵還可以站人值守,一旦有人來襲可以作為第一道防線。
寨內的房子分散在山穀各處,穀內正中有五座龐大的堡壘互為犄角,如有外敵來襲就可以讓寨民躲入其中防備。
這些堡壘雖然多年未用,卻仍然堅固如初地屹立著,其中最大的一座堡壘,僅大門就有三層,最裏麵一層是用整塊大理石製成的,一旦放下,除了在寨內用絞索機關吊起外就沒有別的辦法可以打開。
馬英曾一一參觀這些堡壘,在吳達的解說下知道這些堡壘不僅外表雄偉堅固,而且各種各樣的應急措施十分周到。隻要堡內糧食足夠可以一直堅持下去,而五座堡內的糧食蓄滿時可夠一千人食用一整年,以現在的寨內總人口計算也夠近半年之用。
宋家寨現有人口兩千多,裏麵共居住著十三姓人家,其中四大姓為鄭、林、吳、宋,又有九小姓。
四大姓除了宋氏之外都是舉族搬遷而至,其中僅鄭這一姓就有七百多口人,比九小姓的總人口還多,四大姓合計快兩千口。
由於傳統,寨內男子大多數會些拳腳功夫,即便如馬英這樣的書生也是從小練起,吳達則可以說是文武全才了,打起架來也是一把好手。
在寨子裏年輕一輩中名聲最響的就屬吳達了,然後就是馬英,他們兩人是寨內僅有的有功名之人(童生也算是功名),而且功夫也都還可以。
不過“曾經”的馬英不論是文的還是武的都比不上吳達,“現在”的馬英就更不用說,武的還好,根基還在,文的就差得更遠。現在要是讓馬英寫一首詩或者填一首詞,難度還是很高的,盡管他曾經“古文”學得不錯,現在也學得很努力。
現如今,天下太平,宋家寨的那些軍用設施也漸漸失去作用。
這天馬英和吳達並肩站在山頂一座廢棄的哨嗒上,放眼望去,群山盡在腳下俯伏,真有種豪情萬丈的感覺。
“過完年,我就要回泉州了,你有什麼打算?”吳達打斷了馬英的感慨。
“我?”
這一問倒是把馬英給問住了。
到這裏已經三個月了,馬英還真沒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目標,他也不知道要做什麼。
學方言,學文言,學詩文,練拳腳,好像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他沒有刻意地去做,都是人家來教他的,他隻是跟著學罷了,至於學這些東西為了什麼,在馬英看來,隻是為了方便和家人朋友交流罷了。
馬英現在的圈子就是宋家寨這麼一個小地方,別的地方都沒去過,也不知道外麵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也許該和吳達出去走走了,總不能一輩子都呆在宋家寨這個世外桃源吧?
雖然有嬌妻相伴,有父母養著,但父母有老的一天,男兒一生總得做點什麼,再怎麼也不能辜負了如霜的一片真情,讓她一直這麼委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