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柱後來果真依楊權鍾所說的做了,得了蜀地後就向林嘯虎稱臣。
因為史家義的出現,蜀地一直沒被北宋納入版圖,現在歸了劉國柱對林嘯虎來說也並沒有損失什麼,至少名義上蜀地還歸他管轄,也就欣然接受,封劉國柱為“漢”王。
再說林嘯虎繼位後就宣布史家義年方六歲的幼子史旭真為皇太弟,並謹遵史家義暫不北伐的遺訓。
華元二十二年,林嘯虎病重,其嫡長子林文斌密謀殺害史旭真,因為事不機密被史旭真得知並逃走。然後林文斌逼迫林嘯虎改立遺詔,得以繼承大統。
卻說史旭真出逃明州,也是史家義的發跡之地,受到當地豪族的蔽護,林文斌一時也不敢公開對付他,就封他為“吳”王。
林文斌繼位後遵從史家義“滅宋驅遼”的遺訓再度大舉興兵北伐,於華元二十五年消滅北宋政權,然後遷都汴京(開封),以江寧為南京。
華元二十七年初,史旭真乘林嘯虎伐遼時突然發難,隻用了四個月時間就奪走了長江以南原華朝的大部分地區,並建立政權,國號“吳”,改元靖國元年,尊史家義為太祖。
林文斌不得不中止伐遼,轉而南下“平叛”,卻無功而返。
同年,改名為劉益良的劉國柱稱帝,國號“漢”,不再向華朝稱臣,也對外進行了一定的擴張。
史旭真立國後,逐步加強中央的權利,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吳國本來根基就好,史旭真的措施一實行,林文斌死後吳國一度成為諸國中實力最強盛的。
華元三十一年,吳初平二年,漢元昌五年,這一年發生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林文斌死了,傳位給他的兒子林崇睿,但就在同一年,林崇睿的皇位就被他的叔叔林文晟奪走了,實際上掌權的卻是手握軍權的大將軍孫越。
第二件大事是劉益良也死了,他一死他的全家老小就被丞相楊權鍾給殺了個精光。然後楊權鍾稱帝,國號“許”。隻是許國政權剛剛成立就烽煙四起,原漢國附馬簡邡率先興兵“討國賊,誅逆臣”,同年九月,立國不及半年的許國就灰飛煙滅了,蜀地仍然是漢國的天下,隻是皇帝換了個姓氏,由劉姓換成了簡姓。
這一年最閑的就是史旭真了,他什麼事也沒幹,就等到了他的第二個兒子史恪瑾,還有兩個女兒的誕生。
華元五十年,吳保定十一年,華朝齊王孫越薨,大將軍和齊王之位均由其子孫弼繼承。
華元五十四年,吳保定十五年,林文晟崩,子崇彥立。
華元五十五年,吳保定十六年,林崇彥禪位給孫弼,孫弼改國號為“齊”,延續了五十五年的華政權灰飛煙滅。
同年,史旭真北伐,險些被他的太子史恪瑞留在江北回不來了,回來後就囚禁了太子。
兩年後改立二子史恪瑾為太子,之後史恪瑞也被解禁。
吳至平七年,史恪瑞兵變未成,被太子史恪瑾率兵平定,但史恪瑞卻喪於亂軍之中,後來史恪瑾也被廢了,史旭真三子史恪琛被立為太子。
吳安和三年,太子史恪琛因“巫蠱案”被廢,史旭真又立四子潭州王史恪琦為太子。
吳永寧二年,史旭真五子史恪璨謀奪太子位不成後出逃丹陽,與常州王史恪琛結盟,當時史旭真已經病重,史恪琛就與史恪璨就說史恪琦囚禁史旭真,起兵圍攻江寧,史恪琦兵敗被殺。
不料亂兵誤闖皇宮將史旭真殺了,一代帝王竟死得如此窩囊。
後經查為丹陽軍所為,於是群臣共同推舉史恪琛為帝。史恪琛即位後不久就將史家義訂立但未及發布的《皇位繼承法》修改後發布。此後,吳朝皇位繼承就沒再起過大的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