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往事(1 / 1)

阿呆的報恩,從起因上來說,還是因為爸爸的牢獄之災所引發。如果爸爸沒有坐牢,阿呆在幼小的時候也不會被叔叔收養……

阿呆在很長的時間內都在抱怨爸爸,認為他不是個稱職的父親。可這有怎麼樣呢?生活還要繼續,爸爸如果不能改變,那他就和已經死了沒什麼區別。

阿呆曾經在二零一二年回到了家鄉,問過姑奶,姑奶是爸爸的親姑姑。阿呆向姑奶詢問爸爸的成長往事,想更好的了解爸爸,幫助他做出改變。

爸爸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親生母親,那個時候他還不滿三歲。爸爸的人生,比阿呆的人生要悲慘。

阿呆的親奶奶是在六十年代那場饑荒之中離開了人世。她和爺爺逃荒到了新疆,一路荒草野樹,漫漫戈壁沙漠,奶奶生了病無處就醫,就這樣久病鬱積,虧空了身體,走上了黃泉路。

爺爺後來帶著爸爸一起生活,生產隊裏的農活太忙碌,爺爺顧不上照顧當時年幼的爸爸的生活。於是,就把爸爸寄養在嶽母家中。

而嶽母年紀大了,自己也靠著兒子兒媳生活。因此,爸爸實際上是在跟著舅舅舅母過生活。

舅母是個刻薄的女人,爸爸幼時就沒有得到關愛,逐漸的形成了他極度逆反的性格。

後來,爺爺娶了現在的奶奶,爸爸叫她姨娘,爸爸才算又回到了自己的家。

可是,爸爸和姨娘不睦,二十多年來磕磕絆絆,積累下不少的矛盾。也更加加劇了他暴戾乖張的性格形成。

爸爸是個自強的人,可是他是粗人,心思不夠細膩。他很早就開始做生意了,可惜往往上當受騙。一句話,爸爸是個典型的誌大才疏之人。

和媽媽結婚以後,因為生活的矛盾,每當不能理解母親的所為之時,就拳腳相加。

十年婚姻,最終還是以離婚收場。從此,爸爸開始浪跡天涯,尋找空夢幻想,終究一事無成,還因為自己的頭腦簡單鋃鐺入獄。

爸爸是生意人,可是他並不明白,從古到今,許多人的身份都不過是謀生的手段。不以解決生計為前提,而幻想掙大錢,得到榮華富貴,終究隻是空夢一場。

所謂的富貴,永遠都是極少數人。平凡的人們,還是要踏實過日子的。好高騖遠,一意孤行,到頭來隻會害了自己。

從小吃過太多苦,爸爸的內心也很淒涼。當他對生活失去信心之時,就會大醉一場,然後發發酒瘋,抱怨無度。

這間接的也影響到了阿呆的性格。至少,在外人看來,阿呆就是爸爸的翻版而已。

由此,阿呆的人生也極不為親朋好友所看好。畢竟,生長在這樣的家庭裏,前方的路,有太多的坑在等待著他。這就是原生家庭不夠健全所帶來的必然結果。

如今,阿呆長大了,他一步步地覺醒,明白了自己的前世今生。他不再抱怨,不再彷徨。既然生活如此痛苦,自己又出生在這樣殘缺的家庭,那就不妨讓痛苦來的更加猛烈一些吧!

都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阿呆也不想成為什麼人上人,他隻有一個平凡而樸素的願望,那就是能支撐起這個殘缺了太久的家。

爸爸年輕時學過木匠,木工的手藝都還在。當阿呆混跡了幾年社會,知道木工的收入還挺好的。於是就勸說爸爸不要再亂跑了,專心幹木工吧。

爸爸幹起了木工之後。有一種找到了自身價值的感覺。於是果斷地推辭了江湖邀約,踏踏實實的幹起了活來。。

之後的幾年,阿呆和爸爸持續努力。慢慢的,這個家庭變得好了起來……

往事休要再提,讓人意亂神迷。過好當下,迎接明天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