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機關算盡(1 / 3)

“然後呢?”不知過了多久,夜鶯問。

“然後,”劉修祈緩緩睜開眼,幽幽道:“我的家人被來路不明的刺客殺光了,隻剩我一個人。”他深深吸了一口氣,說道:“你知道那種一夜之間由天堂掉入地獄,失去所有的親人,變得一無所有的滋味嗎?那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噩夢,現就算想起來我都會發抖,會恨不得撕碎自己!”他極力控製住顫抖的聲音:“那時候雖然差點死了,但是終歸還剩一口氣,隻要還有一口氣,我就絕不會放棄報仇。”

“那些刺客是?”夜鶯的唇抖了抖,沒有說下去。

“不難猜到是誰的指示,為了鞏固自己的羽翼未豐的皇權,那個人當然要斬草除根。”

“真的是……?”

“你說是不是?!”劉修祈道:“我知道你心中或許還有疑問,今天我就將一切都告訴你,讓你清楚為什麼我會讓你做這件事。”

“好。既然這樣,你不妨把話說清楚,免得有所猜忌。”夜鶯確實有許多不明白的地方,這些年雖然朝夕相處了很久,可是對於劉修祈的過往隻是斷斷續續聽他提起的一些回憶,他從來沒有完整切實的和她說過,而外麵的一些謠言她並不相信。今天,就讓彼此攤開派,把心裏一直隱藏的都說個清楚。

隻聽劉修祈緩緩道:“其實這件事的來龍去脈要要追溯到兩代以前的楚國。這時候楚國建國不久,開國之君楚懷王頗有治世之才。在位四十年,使得楚國由一個小小的諸侯國日益強大,傲居這亂世三大強國之一。

唯獨缺憾的是,在立儲這件事上老楚王總是猶豫不決。

我爺爺老楚王一生風流,膝下子嗣良多,兒子就有十四個,除去早夭和病死的,也還有十二位皇子。雖然按照規矩應當立長子為儲,可是他心裏比較中意的是四子,也就是劉梓宣的父親劉啟明,因為是自己最寵愛的妃子所生,劉啟明也算爭氣,至少在老楚王看來,他是天資聰穎,能成大事之人。

但是迫於政治壓力,最終還是立了長子,也就是我的父親劉啟真做了太子。

劉啟真這太子一做就是三十年。這件事天下人都知道,我也不止一次的和你提過。

三十年,真的是很久的時間,別人都說他是真的心急了,去謀反去逼宮,全是屁話。我很清楚父親絕不是這樣的人,他一直對老頭子佩服得五體投地,連頂撞一句老頭子的話都不敢講,就算再當三十年太子,就算這個頭銜當到死,他都不可能會做這樣的事。

然而現在人都死了,誰也無法還他清白。

總之一紙皇令,我們一家被貶謫到西北蠻荒之地,包括十二歲的我。

於是一切終於從了老頭子最初的心意,劉啟明不久就被冊封為太子,次年老楚王駕鶴西去,劉啟明登上帝位,是為楚宣王。

即位的楚宣王毫無懸念的將兒子劉梓宣立為太子,待他百年之後,世襲君位。

這一年,我在西北受苦受難,而劉梓宣在京城意氣風發,十四歲就成了楚國未來的新皇。”說到這裏,劉修祈長長的舒了口氣,怨恨的表情被一絲嘲諷所代替。

“一切看起來簡單,但是劉梓宣真正實至名歸的當上皇帝卻不是那麼一帆風順了。你別忘了除了我父親以外,劉梓宣還有十個叔叔伯伯以及他們的一幫子女眼饞著皇位,劉梓宣想太天平平的活到登基絕不是件容易的事。”

聽到這裏,夜鶯饒是明白了一些。

沒錯,她早就聽說劉梓宣在十四歲被立為太子直到二十歲登基,六年之間經曆了非常殘酷的宮廷鬥爭,而劉梓宣和劉修祈這對堂兄弟關係向來不錯,在即位後不久劉梓宣借著新君大赦之際,力排眾議把劉修祈調了回來,劉修祈重新遷回王都,官至廷尉,一年後封長陽王。

劉修祈也著實沒有辜負劉梓宣的期望,積極為朝廷效力,兩人關係十分和睦。

至少表麵看起來十分和睦。

但其實並不是表麵看起來這麼簡單。

劉梓宣明知養虎為患,何必要勞師動眾把劉修祈這麼隻老虎放在身邊?

自古以來,為了爭奪皇位,就算是親兄弟手足相殘也不再少數,作為堂兄弟就算關係再好,也不至如此。況且要不是劉修祈的父親當年謀反一事,如今坐在這皇位上的是誰還不知道——那麼,究其原因是什麼呢?

傳說長陽王擅長暗殺,凡是對其不利的政敵,總是莫名的死去,沒有人追查得出真凶,那些曾經對劉梓宣不利的人也都一個接連一個在這世上消失……或許,這就是為什麼劉修祈能戴罪立功的原因。

早在劉梓宣登上帝位之前,劉修祈就在暗中協助他,為他賣命,為他鏟除所有的眼中釘,至高無上的寶座隻有一個,悲哀的是每個人都有夢想得到它的權力,那麼除了天子以外覬覦皇位的人,就必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