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護親隊伍抵達青崖坊,同望月莊一樣,青崖坊也是萬事準備妥當,隻等聖和長公主入住。
玄智卻一直對潛龍令中的異靈耿耿於懷,畢竟,隨意操控異靈乃是江湖上的大忌,身為天奉國的一國之君,姬鬱道對此竟毫不避諱,公然將封印異靈的潛龍令交給天下公認的正道領袖伽藍寺。
次日,玄智找到了聖和長公主,欲就潛龍令一事詢問一番。
聖和長公主屏退左右,問道:“不知大師找我有何事?”
玄智微微行禮,說道:“昨日讓殿下受驚了,貧僧心生惶恐,萬幸有皇上的潛龍令相助,這才轉危為安。不過,這潛龍令中的力量非我世間之物,為防萬一,貧僧還得向殿下打聽打聽潛龍令的事。”
聖和長公主道:“皇兄所料不差,知道大師必會相問潛龍令之事,於是在臨行前,便將此令的來曆告訴了我。”
玄智道:“如此說來,殿下原本也不知道這潛龍令?”
聖和長公主道:“潛龍令乃我朝的軍事機密,我又如何得知?”
玄智疑道:“軍事機密?”
聖和長公主道:“不錯,皇兄曾告訴過我,朝廷秘密建立了一支地下軍隊,喚做‘印鬼軍’,這些印鬼軍的成員皆是生前犯下誅九族大罪的重刑犯,朝廷給了他們一次贖罪的機會,即死後如果願意繼續為朝廷效力,即可免去其它株連之人的罪責。於是,這些重刑犯在死後獻出自己的靈虛,朝中異人將其煉化,便成了印鬼,大師昨日從潛龍令中釋放出來的便是印鬼。”
玄智顏色微動,說道:“殿下可知煉化凡人的靈虛乃是大忌?”
聖和長公主道:“話雖如此,但這些重刑犯本就是死有餘辜,以一己之命換得自己親友的安全,也算是為他們自己贖罪。況且,如今我天奉國並不安定,雖無大戰,但周邊小國頻頻騷擾,有了這些印鬼軍前線抗敵,也能免下百姓的兵役之苦,這本是兩全其美之事,大師覺得呢?”
玄智一時無語,雖然煉化靈虛乃是人神共憤的大忌,但朝廷此舉卻是為了顧全天下蒼生,犧牲一些該死之人,成全國之安定,這本就無可非議。玄智一心向佛,素有憐憫之心,但現在,憐憫之心該收起了,善惡終有報,生前為惡,死後就要為他所犯的惡承擔後果,朝廷此舉也算是給了他們贖罪的機會,也正應了佛門“渡人為善”的宗旨。
想通此節,玄智心下釋然,說道:“殿下所言不差,也是貧僧太過拘泥,不曾有此覺悟,倒讓殿下見笑了!”
聖和長公主笑道:“大師素以慈悲為懷,與我等凡夫俗子所思所想自然不一樣,我們想的是如何將利益最大化,而大師想的卻是如何渡人。”
玄智道:“殿下見識卓然,貧僧自愧不如才是。”
經過與公主的這番交談後,玄智對天奉朝廷又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所謂軍機政權隻是最為人所熟知的,其更深層次的、更隱秘的,才是整個天奉國最機要的所在。
時值大暑節氣,青崖坊民間有“迎火神”的習俗,當晚,青崖坊人頭攢動、遍地煙火,甚是熱鬧。經過“山崩”一劫後,護親隊伍一直處於高度緊張之中,適逢此節,公主也允許眾將外出放鬆放鬆,以調整一下心態。
蕭駸與玉菱煙一起來到了青崖坊的鬧市中心,人群聚集處搭起了一座數丈見方的祭台,上麵擺放著一張木案,木案上方則是各色祭品。三個身著道服的道人帶著奇怪的麵具,各執令牌,正在祭台上“咿咿呀呀”的念著咒語。
隨著三個道人的咒語越念越快,忽的從半空中憑空出現了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台下圍觀的百姓盡皆驚呼“火神顯靈”,紛紛跪下地去。見眾人如此,蕭玉二人也隻得跪了下去。
隻聽那三個道人齊聲說道:“離火之精,陽炎之神,火正有黎,降而光明!”話音剛落,空中的那團火焰竟漸漸變成了幽藍色,原本炙熱的火焰竟生出一絲陰寒。
從天鑒司黑衣人眼中的四色火焰,到昨日潛龍令中怪物眼中的暗紅色的火焰,再到現在眼前的幽藍之火,最近蕭駸似乎總會和各種奇怪的火焰非常有緣。以前的他隻知道火能夠取暖照明、燒茶煮飯,如今,火除了顏色多樣外,竟還能將堅硬如鐵的巨石燒成灰燼,而眼下的火,更透著一股子寒意,真是世間之大,無奇不有,隻怪自己之前太過孤陋寡聞了。
而其他百姓眼中竟透著一絲恐懼和絕望,似乎對他們而言,眼前的藍色火焰便是大凶之物一般。蕭駸不明所以,低聲向身旁的一個中年男子問道:“這位大叔,這火焰有什麼異常嗎?”
中年男子神色木然,雙眼直直地盯著那團幽藍色的火焰,對於蕭駸的問話充耳不聞。蕭駸向周遭望去,見跪地的眾人皆是一般表情,木然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