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平台與能力(2 / 2)

期間還跟一個賣人壽保險的成了微信好友,一位30歲左右的女孩兒,原來在一家外企做客服,裁員後先是回了東北老家,接著又從老家來到滬城,兩個月時間裏一直找不到合適工作,就先從保險幹著。“一直沒事幹,心裏很沒底,會發慌的,做點事感覺踏實一些,不會東想西想。”她說已經賣了兩個月保險了,至今一份也沒賣出去,吃飯和房租都成問題。

盡管她把自己說的很可憐,一對漂亮的大眼睛裏含著亮晶晶的淚水,但黃濤也絕對不會成為她的第一個客戶,因為自己也很可憐,職場不相信眼淚,生活也不相信眼淚。

不過黃濤沒有像其他人那樣直接拒絕,還是相互加了微信,並告訴她,如果後麵自己或朋友有保險需要,就一定會找她買。

自己也是做銷售出生的,做過無數次的陌生拜訪,隻要能夠讓客戶主動留下聯係方式,就會欣喜若狂,好像這一單馬上就要成了一樣。誰都不容易,尤其是做銷售的人,走到哪兒都有一種親切感,相互間給一點鼓勵和希望也是應該的。

看著她離去的背影,他頓時覺得淒涼無比,如今的自己渾身上下已經沒有一點兒銷售霸氣了,看來再NB的人才是對平台而言,離開了平台就是一個孫子。

很多人看似很厲害,光芒萬丈,其實是因為他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因為進了一個大的平台,如果哪天失去了平台的加持,那麼他身上的光芒就會暗淡下來了。

看透這一點,往往就不會為「人走茶涼」而感到心寒、鬱悶了。

很多時候,並不是你有本事,而是你背後的平台有本事。

不管認可不認可,這都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當你有一天離開了平台,你就什麼也不是了。

所以,自身能力才是支撐一個人走的更遠的核心要素。不是有這樣一種說法嘛,真正的「鐵飯碗」其實是你的能力,有能力到哪都有飯吃。

但如果一個人誤把平台的力量當成自己的本事,往往人就容易膨脹,認為自己是很厲害的,優秀到已經可以萬無一失了。。

那麼,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人就會更加貪圖安逸和目光短視,自然也就沒辦法更進一步成長,最後當變故來臨時,肯定是沒辦法招架的。

所以,一個真正成熟的人往往不會將平台當成自己的本事,他們很清楚平台和自己在分別扮演著怎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