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
對於這句話,有的人認為孔聖人歧視女性,有的人則抱其他不同觀點。我們畢竟不是老學究,無需對這句話的原意爭辯太多。
這句話給我的感覺反倒是孔聖人在受了委屈和不公之後的抱怨和牢騷,然後被孔聖弟子記錄在冊。可能那個記錄下這句話的弟子沒想到它的影響會如此深遠。
在漢代之前,對這句話並沒有古文進行注解。這從側麵反映出當時社會對這句話的認可度相對比較高。“三綱”的提出以及之後不斷增添的枷鎖,女性徹底淪為附庸,被拋棄者以及背鍋俠。
一個人堅持一個月便可以養成一個習慣。如果一個民族堅持了兩千多年的壞習慣,想將他改過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其實提這個話題,是因為最近有好幾件與女性有關的事情在網絡上引發熱議。並不是想湊湊熱鬧,跟跟風,而是有些話憋在心裏,不吐總是不快!
1:成都實習護士拒絕潛規則,被醫院辭退。
2:高管與養女(未成年)事件。
對於事件的內容,網絡上有很多,並不想贅述。先看兩件事情中的女性的身份。一個是涉世未深的實習護士,另一個則是“被領養”的未成年少女(事發時,年滿14歲)。再看看兩件事情中的男性,一個是醫院的主任,另一個則是公司高管。一個手裏有權,一個手裏有錢,理論上這兩種人都不會缺少伴侶。
一個不是出於身體需求的行為,更多的隻能是為了滿足心理上的需要。而這種扭曲的心理需求,更多的體現出是對女性的玩弄,骨子裏透露出對女性的輕視!
中央二套《對話》欄目中,一位大四女生的提問:“現在社會上都說女性學的好不如長得漂亮,利用自己的優勢放棄一些東西也是可以的,請問這一點是否有道理?”
而當時的主持人王利芬老師聽了,對她說:“別讓時代的悲哀,成為你人生的悲哀。”
這件事情中有兩個點吸引了我的注意。第一:女生的提問以及提問的內容。這其實反應了一個普世觀的問題,整個社會好像對女性的要求更注重“長得漂亮”,能力、優勢反倒無所謂。而女生的提問,是否也代表很多女性問出了的心裏的疑惑。第二:王利芬老師的回答。並不是出於杠精的心理,而是想說,這不僅僅是時代的悲哀,從上古的源頭,女性就被烙下了不公的印記。
自古戰爭與女性總有糾纏不清的關係。特洛伊戰爭是以爭奪世上最漂亮的女人海倫為起因的,周代商是以妲己禍國為起因的,西周的滅亡是因為為博美人一笑,而烽火戲諸侯滅亡的。諸如此類的例子數不勝數。但是有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卻值得我們去深思:特洛伊戰爭中,當希臘聯軍的諸位英雄見到海倫時,驚歎道:“為這樣美的女人作戰,值得!”而在我們的曆史中,紅顏禍水,禍國殃民的說法司空見慣。這讓我想到在高管養女事件中,“養女勾引高管”的說法,手法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