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十一節 日本的戰爭 1(2 / 3)

日軍稍事整頓,繼續北進。守臨津江之朝鮮軍隊,暫時使日軍進攻受阻。日軍佯裝後撤,誘朝軍走出工事,然後迅速反擊將之擊敗。守大同江之朝鮮軍隊,竟坐視日軍徒步安然過江,不敢發一矢。隨後開城、平壤相繼失陷。僅兩個月零兩天,朝鮮“浹旬之間,三都失守,八方瓦解”,三都(王京漢城、開城、平壤)十八道全部陷落,兩個朝鮮王子被俘,朝鮮國王李昖逃到義州。處在絕望中的李昖忙派使臣向明朝求救。(按:朝鮮關於這段敘述時,用了這樣的話,“因朝鮮人民奮起抵抗,日軍進攻暫告停止。”三都十八道都給占了,當然沒什麼地方可進攻的了。)

豐臣秀吉看到侵朝戰爭進行得如此順利,欣喜若狂。五月二十六日,豐臣秀吉製定了征服朝鮮及明朝的計劃二十五條,其中幾條為:“高麗都城已於(五月)二日攻克,所以,近期內需迅速渡海……此次如能席卷大明,當以大唐(明朝)關白之職授汝(指豐臣秀吉的侄子豐臣秀次)。宜準備奉聖駕於大唐之京城,可於後年行幸,屆時將以京城附近十國,作為聖上之領地。諸公卿之俸祿亦將增加,其中下位者將增加十倍,上位者將視其人物地位而增。……任汝(指秀次)為大唐關白,以京城百國之地封汝。日本關白一職,將視大和中納言與備前丞相二人情況,擇任之。”

六月三日,豐臣秀吉下達了進攻明朝的命令。他煽動說:“如處女之大明國,可知山之壓卵者也,況如天竺、南蠻乎?”豐臣秀吉把明朝比作任“猛漢”日本宰割的“處女”,可謂狂妄到了極點。侵朝日軍將領也被一時的勝利衝昏了頭腦,日將鍋島直茂請求豐臣秀吉把明朝大片領土賞封給他,戰國名將伊達政宗寫下了這樣的狂言:“何知今歲棹滄海,高麗大明屬掌中。”日本對朝鮮的大舉入侵,大大地震動了明朝。兩個多月以來,明廷上上下下就是否應出兵援助朝鮮,爭論不休。不少朝臣認為朝鮮太過無能,即使援助,也是”扶不起的阿鬥“而以兵部尚書石星為首的主戰派則認為應禦敵於國門之外,就在群臣爭論不休的時候,一直不出來的萬曆皇帝卻在這個時候站了出來,一錘定音:宜速救援!

由於一開始過分的輕視日軍的實力,明初最初隻派了一支偏師前往朝鮮。萬曆二十年(1592年)七月,明朝派遼東副總兵祖承訓率騎兵三千出征,誤中日將小西行長誘敵之計,冒進進入平壤,隨即陷入巷戰,被七百名日軍火繩槍手連番伏擊,騎兵和火銃力無法發揮出來,結果全大多數陣亡,隻有祖承訓等寥寥幾人逃回。消息傳來,明廷好像炸開了鍋一樣,群情激昂。此時主戰派也罷,主和派也罷,紛紛要求明朝出動大軍遠征朝鮮。明神宗命宋應昌為經略,總領抗倭事宜;急調陝西總兵李如鬆(名將李成梁之子)入遼,為東征提督,總體負責軍事。明朝從全國範圍調集了4萬精銳。這支軍隊的主要構成如下:遼東精騎1萬;宣府、大同各選精騎8千;薊鎮、保定各選精銳步兵5千;江浙步兵3千。四川副總兵劉綎率川軍5千,做為後續部隊向朝鮮進發。

遼東、宣府和大同共2萬多輕騎兵主要是用來突擊,備有輕甲、馬刀和長矛,同時也備有火銃鎮、保定的步兵則來自明軍的神機營,以火銃槍和火炮為主要武器。江浙兵擁有豐富的抗倭經驗,熟悉戚繼光傳下的鴛鴦陣。劉綎的川軍多年來一直與西南夷族作戰,山地作戰經驗豐富。這4萬軍隊在宋應昌和李如鬆的率領下,浩浩蕩蕩的跨過了鴨綠江,開進了朝鮮。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一月五日,大軍進抵平壤城下。平壤城易守難攻。東有大同、長慶二門,南有蘆門、含毯二門,西有普通、七星二門,北有密台門,有牡丹峰高聳,地形險要。當時日本守軍為小西行長的第一軍全部,第二軍一部,以及部分新軍(朝奸部隊),共2萬3千人,配備了火繩槍等火器。一月八日晨,平壤之役打響了。隨著主帥李如鬆一聲令下,金鼓聲大作,喊殺聲四起,明軍開始攻城。明軍勁弩齊發,巨炮齊轟,一時火焰蔽空,震天動地。日軍火繩槍雖然略優於明軍火銃日軍卻沒有明軍威力強大的火炮。明軍火炮射出的鉛彈不斷落入敵陣,給日軍造成很大殺傷。日軍戰鬥力非常頑強,拚命死守,火器兵手執火繩槍雨點般射向近距離攻城的明軍。明軍略微受阻,後續攻擊部隊繼續攻城。

當時戰況十分慘烈,神機營參將駱尚誌冒險登城,腹部被滾石擊中,仍然挺立不退。年近60的老將吳惟忠,胸部中彈,猶自大呼督戰。李如鬆的坐騎被敵火繩槍手擊斃,李如柏的頭盔中彈,兄弟二人都置之不顧,愈戰愈勇。主將如此奮勇,何況士卒!祖承訓率領的明軍率先突破城南的蘆門。日軍一直以為蘆門方向的是戰力很弱的朝鮮軍,因而沒有重點部署兵力。直到近距離時,日軍才發現這是偽裝為朝鮮軍的明軍,但此時明軍手中的火銃開火,日軍紛紛倒下,開始敗退,蘆門被明軍攻破。

接著含談門、普通門、七星門、牡丹峰也相繼被明軍攻占。小西行長一看大勢已去,率領殘兵退守城北一隅風月樓。入夜,日軍自東南方向突破,渡過大同江向王京退卻。沿途早有李如鬆部署的李寧和查大受伏兵等候,一陣掩殺,擊斃數百日軍。平壤的收複有著相當大的戰略意義,整個朝鮮半島的戰爭形勢就此逆轉。平壤之役是很典型的攻堅戰,頗具近代化戰爭的特征。此役中明軍有非常傑出的表現。首先明軍以優勢兵力和火力主攻城西,另以奇兵偽裝成朝軍強攻城南,這種部署完全出乎日軍的意料之外。其次,城東給日軍留出退路,使得日軍無死守之誌。再次,明軍動用了當時在世界上比較先進的火炮,給日軍以極大的殺傷和震撼。明軍攻城時,曾有日將大友義統率領一支部隊來增援小西行長,結果被明軍震天動地的炮聲所嚇阻,不戰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