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第一個弱點是求生存。
出於求生存的目的,首先怕死,然後貪生,結果形成顧自己。
人性的第二個弱點是自私。
因為自私,既貪利又貪名,最後歸結為貪圖享受。
人性的第三個弱點是求快樂。
追求快樂的人找刺激,愛爭奪,要征占自己喜愛的東西。
人性具有的這三個弱點,凡人都逃不掉。
弱點不一定是缺點,有時候弱點還可能變成優點。事在人為,一切靠自己運作。
人性的弱點,是與生俱來不可避免的。也是自古以來,一直存在,並且沒有改變的。
隻要人有思想,就會觸及這些弱點。沒有思想的人,不會因應這些弱點,反而令人擔心。
植物求生存,但由於它們不能活動的緣故,隻能就固定的位置吸取自己所需要的養分。植物的弱點相當單純,就是不能活動,缺乏變換生存環境的能力。
動物求生存,具有活動的本能,可以變換生存的環境,卻必須完全適應外界的種種變化,並沒有能力來加以改造。動物的弱點在於不能創造,隻能夠適者生存。
人類就不是這樣,我們能夠活動,可以選擇生存的環境。同時具有創造的能力,可以把生存環境改造得更加合乎我們的需要。然而,人類的弱點在於具有選擇的能力,卻缺乏判斷的素養;有創造的能力,卻往往走錯了方向,把生存環境改造得愈來愈對人類的生存不利。
無家可歸的人、窮人、妓女、酗酒者、吸毒者、謀殺者、搶劫者,基本上都是人類創造力的產物。煙草、毒品、酒類、槍支、性病、癌症、高血壓、艾滋病、家庭暴力、精神失常、性侵害,等等,又何嚐不是人類求生存的選擇、改造方向錯誤所帶來的後遺症?
任何一個時代,人類都會為了求生存製造出許多器物,一代又一代地傳承、改造。結果愈改造愈令人失去生存的信心。請問:這究竟代表人類文化的進步還是退化呢?宗教、政治、經濟、軍事、工業、商業、社會各方麵,我們自認為愈來愈進步,而整個人類卻愈來愈不安、緊張,而且孤立無援,這是什麼原因?
人性弱點隨著人類的生存而存在,自古以來,從沒有消失過。我們應該怎樣妥為因應,豈不是茲事體大?
人類和其他動物最大的不同在於具有思想。因為有思想,人類把地球改造成了今日的樣子,創造出許多事物。也因為有思想,人類將宇宙破壞成今日的樣子,種下了許多危機。
首先看礦物,原本各安其位。但是人類想盡辦法,把它們探勘、挖掘、采集、冶煉,然後充分利用,製造出種種物品或者開發出許多用途。一方麵物盡其用,使它們的功能得以好好發揮;一方麵則造成環境的破壞和汙染,甚至瀕臨耗盡用完的厄運。礦物是自然形成的,但是種種變化、合成、用途,顯然來自人類的思想。
其次看植物,熱帶植物生長在氣候炎熱的地區,寒帶植物繁衍於寒冷的地帶,溫帶、高山和沼澤,也各有其特殊的植物點綴其間。人類愛動腦筋,發現移植、育種等方法,把熱帶植物移到寒帶、沼澤植物弄到室內,大的變小、高的變矮、瘦的變肥,搞得植物自己都莫名其妙,到底哪些植物才是“原住民”?人類的思想,已經把植物界的自然秩序破壞了。
再看動物,原來也是劃地為界各有各的生存地區,而且一物降一物,各有各的生存方式。人類把狂野的動物訓練成溫馴的動物,將野生的動物飼養為家畜。不但改變了動物的生存地區,從高山移到平地、從深海移到陸上,而且改變了動物的食物和習性,運用改良品種的技術,將動物搞得忘記了自己原本的樣子。
至於人類自己,情況也大致相同。遠古時期,地球隻是一大塊土地的時候,由於科技不發達,自然的關山阻隔產生很大的作用。黃、白、黑各色人種分別在不同的地區,各自創造自己的生存花樣,發展出各具特色的文化。
這種相安無事的情況到底被人類自己破壞了。動物,顧名思義,是會動的。既然會走動,而地球上縱然有高山也有大川,動物走來走去,難免會逾越原來的生存地區。越界的結果,如果能夠適應,等於擴大自己族類的生存地區,繼續繁衍下去。若是不能適應,就會退回原地或者死亡,等於自然的力量限製了自己族類的生存地區。人類就不是如此,憑著思想,不但要探險,對陌生地區很有興趣,而且要適應新環境,不讓環境的變化將自己難倒。在科技尚未發達的時候,人類善用自己的兩條腿,已經東奔西跑,相當不安分了。路是人走出來的,越高山、渡大川,總是能走出一條路來。
大自然看到人類不安分,恐怕人類會弄亂自然秩序。為了保護自然,大地開始分裂,希望以茫茫大海來隔絕人類的到處流竄。然而人類用思想發明了飛機和輪船,可以飛越高山跨越大海,征服高山,能夠乘風破浪,征服海洋。人們一方麵積極向外發展,到處展示自己的花樣,說是宣揚文化;一方麵又熱衷於長他人威風,吹噓自己在別處的所見所聞,把別人的花樣帶回來,說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