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誰的青春不迷茫(1 / 2)

為了讓讀者朋友看起來更清楚明了,我還是引用第三者的敘述方式,把劉可可自18歲以來發生的她知道的、她不知道的事都告訴讀者,希望這部能引起讀者的喜歡,乃至共鳴。

誰的青春不迷茫?隻不過,有的人,會從迷茫中走出來,拍拍灰塵,一路愜行,多少年後對自己的莽撞輕鬆一笑;有的人,會從迷茫中越陷越深,直至萬劫不複之後,才作出恍然大悟狀:原來,我一直以來的選擇是個錯誤。

18歲之前的劉可可,生活還算無憂無慮,讀書成績不算很好,但也不算太賴,沉悶的高三生活,也沒有讓劉可可感受到太大壓力,她不像那些誌存高遠的學生,一定要上個好大學,並為了這個目標奮鬥到三更半夜,恨不能把時間像橡皮筋一樣拉長。她的心願不過是考上個二本甚至三本,在大學裏輕鬆愜意地遇上個心儀的人,談個雲淡風輕的戀愛,她總覺得越轟轟烈烈的感情越靠不住。畢業後有個簡單的工作,然後馬上結婚,永遠平靜、安穩。

然而,多少事到頭來事與願違?老天有時候真的太不仗義,竟然不肯滿足一個有著幸福小奢望的人。

剛滿18歲那天,接到大學通知書的劉可可,心情好的就像藍天下的白雲,沒有一絲的雜塵。

她要馬上報告給父親這個好消息,自己被一所二本院校錄取。劉可可是個四口之家,父母、自己、妹妹。誰說親人間沒有親疏之分?她一直覺得父親對她最好,而母親卻一心向著妹妹。所以,無論有什麼事發生,她第一個想到的永遠是父親。

父母一直在鬧市經營著一家書店,生意不好不差地維持著。基本的家用、兩姐妹的學費是夠了,要說節餘,恐怕實在翻不出幾兩銀子。基於此,整個高中生活,沒有買過一件裙子的劉可可從未發現自己漂亮,她甚至有那麼一點自卑,好在這點自卑掩藏在寬大的校服裏,可以視而不見。

三年高中生活,劉可可最喜歡的一項校規是:統一校服。這樣,無論出身於什麼樣家庭的女孩,都被校服統一到看不出高低貴賤,就像是一棵又一棵的白菜,乍一看,無法分別哪棵出身於嬌生慣養的塑料大棚,哪一棵是從野地裏出生。

想到母親看到她的錄取通知書,驚訝的同時,一定是免不了的念叨:女孩子讀多了書有什麼用?就是花錢花錢,把家裏花的一文不剩,偏偏你那個氣死人不償命的爸爸,整天說砸鍋賣鍋也要供應你們上學,我也是家裏最大的孩子,小學沒畢業就不上了,開始照顧弟弟妹妹。現在的孩子,哪有我們那時候的擔當,全都自私自利,不想想父母的不易……

劉可可的母親是個過日子相當摳門的女人,處處想著得親戚的便宜,可憐親戚都是些窮親戚,沒有一個大富大貴的人。窮親戚自然是無法讓可可母親沾太多光的,與她交往幾次之後,便都紛紛選擇遠離。所以,可可父母的書店雖在鬧市,人卻拜可可母親所賜,漸漸被親戚孤立。最大的好處或者說悲哀是,對這些,劉可可的母親根本不在乎。她的生存法則隻有一個:得小便宜,完全不理會將來的大虧。

可可早就感覺到了,母親是從內心深處不想讓她上太多的學,恨不得她立馬能輟學賺錢貼補家用。奇怪的是,同樣是女兒,母親對妹妹卻顯示出了極大的耐心,念叨的方式也截然不同,她會說,心心,不要光貪玩,要多讀書,將來別受媽媽這樣的苦。

難道隻有自己受同樣的苦就是天經地義的?隻有父親見不得母親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總是總結式的說上一句:我覺得還是可可比較聰明,是塊讀書的料。每當這時,可可總會有些稍微的臉紅,因為她平時實在不太用功,對不起父親的殷殷希望。

可是,今天有所不同,她的小小心願總算滿足了一個,被二本錄取,對她來說,實在是件喜事。想到母親即將到來的驚訝而不是驚喜,想著遠方的大學正在向她揚起可愛的小手,劉可可笑了。她愉悅地走著,甚至有些蹦著、跳著、偶爾地踢個小石子,人逢喜事精神爽,她連石子都覺得是超可愛的。